將蘋果尊來回翻看了一陣,將小罐子放回桌面上,周至感到很滿意:“這件算是真正的好東西了,乾隆官窯窯變釉蘋果尊。”
張誠立刻伸手拿了起來,翻過來看底款,上面明明是四字方正的兩行篆書款“雍正年制”。
“又是寄托款?”張誠看得有點蒙,他是民間野路子出來的,最擅長鑒定的是青花和釉里紅斗彩粉彩琺瑯彩等景德窯最常見的瓷種,對于官窯瓷器當中的單色瓷也頗有研究,但是對于一些特殊品種如豇豆紅,郎紅,窯變釉,茶葉末釉之類,在見識上就不如周至了。
不過款識和胎底的精細程度來看,這是件官窯的東西,即便張誠不知道是不是寄托款,也能斷出是清三代。
因為這件器物大開門的氣質還是非常顯眼的,不然也不會給林婉秋瞄一眼就給指了出來。
這都不是在掏宅子了,今天情況本來就特殊,所以大家也沒啥藏著掖著的,干脆開起了鑒定交流會。
“肘子,雍正窯變釉和乾隆窯變釉,有什么具體區別?”林婉秋翻來覆去看了一遍,也將罐子放回到桌上,留給費觀上手。
“清代窯變釉為督陶官唐英恢復出來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雍正對宋代鈞窯窯變瓷器的審美追求。”
“新燒造出來的瓷器,基本達到了宋代鈞窯瓷器‘云亂水光浮紫翠’的藝術效果,同時還創燒出‘火焰青’,‘火焰紅’,‘新紫’三種新色特征。”
“所謂的火焰青和火焰紅,就是窯變色彩和非窯變色彩的交匯部分,呈現出一種火焰形態的絲狀結構,這種結構表現為從下到上,相比原始的鈞瓷從上到下的流淌紋,造就出一種更加美妙的藝術特點。”
“而新紫則是因為釉料更加純凈后變現出來的一種窯變色,這種紫色比宋鈞的紫色要偏粉嫩,也更加明艷,因此大家用‘新’來形容。”
“可惜這工藝在唐英之后失傳了,乾隆朝的窯變釉退化為了色斑,缺少了火焰絲的細膩表現,過渡色的部分特別是紫色和橙紅色的地方,成片狀分布,無論是相對宋鈞的流煙紋還是雍正窯變釉的火焰紋,都顯得偏于呆板。”
“這三個特征成了區分雍正朝前后窯變釉的特點,因此這個蘋果尊不是雍正朝的,而是乾隆中早期的寄托款。”
“那又為何不是乾隆后期甚至后朝的呢?”費觀的鑒定水平是眾人里邊最差的,提出了這個問題。
“因為胎足。”周至說道:“剛剛說了,窯變釉是為了模仿鈞窯而生產的瓷種,而鈞窯所用的瓷胎是宋代的,那個時候沒有普遍使用高嶺土,宋鈞的瓷胎是類似陶器的黑胎和紅褐胎。”
“而景德瓷器用的是高齡土,因此為了模仿出宋胎鈞窯,窯工們會可以給瓷胎底部刷上一層醬色釉,用來模擬宋鈞的黑褐胎。”
“雍正窯變釉模仿得非常精細,還會故意在底釉上制造出濃淡分布,讓它更加的仿古。”
“乾隆朝的窯變釉就要粗糙得多,這可能和乾隆雍正兩人審美情趣不一樣導致的。”
“乾隆對窯變釉的喜好不如雍正,窯工們也就樂得偷懶,不論是修底還是上釉,都不如雍正朝精細,最后干脆取消了底胎醬油,換成乾隆喜歡的松石綠釉刷底,加上青花款識。”
“這個蘋果尊的底胎雖然也刷了醬釉底,但是修胎不如雍正精細,用土不如雍正細膩,落款不如雍正精致,底釉反倒是比雍正均勻,這些都是乾隆朝的特征。”
(..book5628356283314706632846.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