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他干嘛?難得懂事了。”衛宜是普通話現在也標準得很,聽不出一點夾川口音了,她可不為自家弟弟擔心:“不就是每晚干到一兩點嗎?誰沒干過似的。我們翻譯資料沒干過?你寫文章搞研究沒干過?”
        只有天賦不可怕,只有勤奮也不可怕,但是天才再加上勤奮,那就可怕了。
        衛非學習的建筑,工程力學和結構什么的,建筑學對于數學的要求非常高,課程也非常難。
        衛非就好像掉進了米缸里邊的耗子,寫信告訴周至說終于發現了“匹配得上他智商”的數學,氣得周至都想過去粵州打他。
        這貨現在在學校圖書館瘋狂尋找各種數學資料,力學資料,日以繼夜地做題,畫圖,嗨慘了。
        衛宜衛非兩姐弟都比較“嬌小”,周至是擔心衛非那樣干身體扛不住,卻忽略了一個事實——自己都是熬夜小能手,有什么資格讓別人多休息?
        只好跳過這一節:“你們的活也挺多的哈?”
        九三年翻譯人才很缺,除了翻譯文件外,還有商務現場,會議現場的同聲翻譯,前者能干的人還算多,后者就相當的稀缺了。
        衛宜和吳喬木都在干這個,甚至假期里都沒回去。
        衛宜干商務同聲翻譯,義兄給老外當私家導游,不但收入豐厚,對自己的語能力也是極大的鍛煉。
        這些年來中國游玩的老外很多,加上晚上的文件翻譯,兩人一個月能賺四五千塊。
        現在衛宜進入外交部實習反倒收斂了很多,掙錢沒那么使勁了,但是義兄想到將來有個姐姐要養,對自己的事業越發上心。
        導游證都考了兩本,一本普通的,一本涉外的。
        還把自己在老外里做出了“口碑”,很多來過中國旅游的人,遇到有朋友要來中國,都跟他們推薦喬老爺。
        旅游局這個單位現在還不是哪里都有,首都是在八六年才將市旅游局與市飯店總公司合并,組成市旅游事業管理局。
        隨著人們口袋里邊開始有錢,交通日益方便,旅游行業成了熱門行業,導游是一個新興的職業。
        局里從鼓勵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出發,去年準備要打造十佳優秀青年導游,其中涉外優秀青年導游肯定先選。
        于是根據口碑找到了喬老爺,結果發現這娃卻是個大學生,是混到了導游證然后在京城里“玩兒票”的家伙,根本都不是職業導游!
        說起這事兒來大家也都笑,衛宜拉了拉喬老爺的胳膊:“喬木就是這樣的人,他認真起來做一件事兒,一定會做到最好。”
        “的確,打小就能專心看螞蟻,跟我在夾川自來水公司下頭摸螃蟹,都能在那么毒的太陽下摸出個‘兢兢業業’的人,不能不服。”
        “什么看螞蟻?”衛宜很好奇。
        “你別聽肘子胡說。”“看螞蟻”是喬老爺的社死故事,在心上人這里那是能瞞多久瞞多久,趕緊打岔:“你們的報告什么時候開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