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寶貝每一件都是老爺子多年優中選優,海汰后留下來的精品,比如那小三十個香爐,除了王老留著自玩的宣德蚰耳圈足爐,要等到過世后才移交外,剩下的那也是一個都出不得閃失。
        老爺子的收藏品類也是異常復雜。
        拿銅器舉例,除了香爐以外,還有成對的銅鎏西番蓮紋金魚座金宮燈,成對兒的銅胎掐絲琺瑯博古圖掛屏,明末清初銅仿古天雞尊,清中期銅胎掐絲琺瑯錦公雞,再到各種明清銅佛像……
        竹木漆器里邊,上次轉讓給周至的是明清家具,這次則有明晚期紫檀方斗杯,明末清初雜串十二具,清中期的紫檀石面座屏,清乾隆的剔彩云龍紋海棠盒,還有一些精品級的文房用品如紫檀及黃楊葵形花插,清道光的竹根雕文人行旅圖山子等……
        收藏里甚至還有不少花盆,比如明代萬歷張永遠長盛盆,明代萬歷張怡情雅玩盆,清代趙子玉浮面小恭信盆帶水槽,清代紫砂大方盆四件套等……
        書畫方面,著有高其佩《四季平安軸》,甘士調《松鷹圖軸》,錢杜鶴《聽琴圖》,吳讓之篆書“為我佳處留茅庵”軸,張之洞行書節臨荀子《勸學》軸,張廷玉行書七聯,陳鴻壽隸書堂款,何紹基行書七聯,俞樾隸書堂款,嚴復行書五聯等……
        又因為老爺子交游廣闊,近現代名人在他這里留有墨跡的人也不少,文化名人如任伯駒,董必武,汪曾祺,史樹青,徐邦達,林散子,趙樸初……無數名人信札都在其中。
        結結實實讓周至見識了一回什么叫做“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除此以外,還有一大批明清字畫,創作水平相當高,但是沒有留下名字,這些作品通通稱為“佚名”,屬于經王老爺子和袁先生品鑒后認為是精品的那種,也有百十來幅。
        這些畫作拍賣價不會太高,但是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很高。
        最夸張的還有老爺子和袁先生的十柜藏書,里面新舊雜陳,可以搜剔出不少的孤本,善本,以及已經難得一見的專著,不過周至現在沒有時間整理。
        周至可算是見識了頂級收藏家的底蘊,也感慨于一個時代的終結。
        估計今后的中國,再難以出這樣眼界開闊而全面,學養豐厚而精深的人物了。
        要是我加上搜索引擎呢?周至有時候就會這樣比較,希望信息時代的進步可以彌補上自己的短板。
        所以信息化工作很重要,等到辜開來,麥主任和李教授抵達京城后,周至便收到通知,要他去部里做匯報。
        現在還沒有單列出來的信息產業部,信息化工作屬于電子工業部管轄,國家這幾年手里邊松泛了一些,開始加大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電信產業就是重中之重。
        和上一次來部里相比,周至就感覺到氣氛都不一樣了,哪怕已經臨近春節,好像所有人都忙到了飛起。
        因此胡部長留給辜開來一行匯報的時間并不是很多。
        老實講,瀚文大字庫工程,讓胡部長都覺得不該歸電子工業部管轄,總覺得這玩意兒給文化部管蠻合適。
        就連項目組的組長,都是蜀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排在計算機系系主任的前面,這讓理工出身的胡部長覺得有點不太適應。
        辜開來同樣有點不太適應,他以往跑經費做匯報,面對的都是文科的學術大佬,現在瀚文大字庫涉及到很多技術,具體技術性的東西,他也不太懂。
        而麥主任要匯報的內容,其實在一期就已經匯報得差不多了,二期相對于一期,在技術上的難度其實并沒有太大增加,全部方法都已經通過程序實現,二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擴容,說到底還是文科的事兒。
        最后匯報的任務就依然落到了周至身上。
        周至文理兼通,文科檢字和建卡的工作他也懂,理科掃描認字入庫的工作他也懂,整體工程進度管理還是他親手把控,胡部長問哪頭都能夠接得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