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奎木的介紹下,周至才知道哈薩克族關于沐浴療法的門道還有很多。
        比如有“皮浴”,可以治療感受風寒引起的渾身發冷、疼痛等癥狀。
        根據病人的性別和體質,男性可選羊皮、馬皮,女性則選山羊皮、羚羊皮、公鹿皮。治療時,將選好的動物快速屠宰剝皮,并用溫熱的皮把病人包裹起來,促使其發汗。
        如果發汗效果不好,則還可以用側柏葉、麻黃、青蒿、丁香等藥物,水煎取汁,乘熱倒入皮中,包裹在病人身上促其發汗。
        還有一種方法叫“哈布塔勒哥”,主治陽痿、風濕病、月經過多等。
        方法是將白樺樹葉和白鮮皮裝入一個大袋子中壓緊,澆上熱水,然后扎緊袋口,并將袋子放在陽光下使其發熱腐爛。
        待到口袋中溫度升到45時,打開袋口,在藥物中間掏一個洞,讓病人把身體包裹在其中。
        第三種就是現在在做的,“哈克達勒哥”。
        哈克達勒哥主治風濕性疾病,也可以用于受冷發汗。
        方法是在地上挖一個可容下一人的坑,用繡花柳及五種家畜的骨頭焚燒成炭。在坑外搭上小帳篷,地坑上支一個木制的網狀架子。病人躺到架子上,令其發汗。
        可以在火炭上不斷噴水,形成熱霧熏蒸。
        炭火熄滅后,病人還可以直接躺到地坑中。
        “去朝圣的時候,我看到好多國外的哈薩克都有自己的蒸房。”阿爾奎木一邊往一塊盛放著礦石的鐵板上澆水,讓房間里充滿蒸汽,一邊給大家介紹:“我當時就想著這東西可以拿來改良我們的‘哈克達勒哥’回來我就弄了一個。”
        “效果還不錯。尤其是冬場轉移完回來,蒸蒸這個,能把骨頭縫里邊的寒氣都逼出來。”
        “你們先喝奶,吃點東西。”阿爾奎木熱情地招呼大家:“一會兒還要泡一泡澡。”
        “其實哈克達勒哥是有療程的,每次治療之后,要及時補水和加強營養,防風寒。要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藥物,煎出藥汁藥浴,每次浸泡三刻鐘。可治療風濕、坐骨神經痛、高血壓、皮膚病等。”
        “療程可以是一周,兩周,三周。藥浴治療期間,不能飲涼水,飲馬奶可提高療效。”
        “這法子好。”周至端著馬奶喝了一口,額頭已經微微冒出汗珠,之前一天一夜的勞頓已經消失了不少:“吃著喝著享受著就把病根除掉了。”
        “咱們這一套通過皮膚吸收進行治療的醫術,不管是烤的,熏的,蒸的,捂的,泡的,統稱‘布拉吾療法’,此外還有溫泉浴、砂浴、蒸汽浴、鹽浴、泥浴等。”
        “那哈醫要用藥嗎?就好像內地中草藥那種。”
        “那當然要用啦,不過我們多跟民族習慣結合。我們哈薩克人以肉、奶為主要飲食:羊肉、馬肉為大熱大補之品,可以補虛、暖胃、壯陽;肉湯煎阿勒泰瑞香,可以治療風濕、咳嗽、感冒;用丁香、黑花椒和奶同煎,做成丁香奶茶,可以通氣,暖腰益胃。”
        “肘子你過來,趴到這個臺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