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川南的名酒品牌太密集了。”關大斌說道:“其實要是幾個大品牌有魯酒那樣的魄力,我們本地的基酒也不用送太遠,利潤空間養活職工綽綽有余。”
        養活職工四個字,是如今很多企業掙扎求存的底線,但是這樣的底線在東北,在渝州,都成了很難的課題。
        在夾川那樣的地方,以前“五小工業”時期成立的化肥廠、水泥廠、機械廠、罐頭廠、絲綢廠,幾乎所有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企業,都已經倒閉,如造船廠,糖酒公司,食品公司,百貨公司,招待所,縣劇團,電影院等,基本都實行了“承包責任制”,或分家自謀出路,或轉包給了私人來經營。
        之前小娟兒姐建食品公司的時候,正趕上菜壩酒廠經營不善處置資產,便將之盤了下來,連帶接收了菜壩酒廠的全體職工。
        后來縣里為了解決絲綢廠這個大負擔,正好產區也在菜壩,小娟兒姐跟著也將絲綢廠也接手了過來,改造成生產車間,連帶和周圍農戶都簽署了協議,幫著種植特有的地方芥菜優質品種“二平樁”、“三層樓”、“鵝公包”、“包包青”,和先市醬園廠和周圍農戶一起,組成了一個以周六孃副食品為核心的“農副產品產業聯盟”。
        現在更是把縣城里的大集體醬園廠也收購了下來,并且在紅水河上游城郊的鵝公山下買了一大片的地,在那里修建更大的廠房。
        沒有辦法的事情,一曲《故園》的廣告效應,讓先市醬油和麩醋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
        人們紛紛尋找這種醬油的時候,才發現幾乎被粵港兩地壟斷了產品,一個內地品牌,要買的話竟然還得去港島!
        這種現象不光群眾不滿意,縣里的管理者們同樣不滿意。
        那該怎么辦?當然就是擴大產能。
        好在這些早就在計劃安排之中,雖然盛興隆醬油和天仙麩醋依舊緊俏,但是小娟兒姐在廣告效應起來之前,已經及時擴大了兩款中檔產品產量。
        一款是之前的一直在做的,分作了“老醬油”,“生抽”,“老抽”三類工藝的中檔醬油品牌,“同仁合”。
        至于之前的那款低端產品,現在則直接淘汰,它的品牌“江漢源”,由中檔麩醋來繼承。
        這樣一來,周六孃食品公司的醬油產業和麩醋產業就均衡了,各自擁有了高中兩檔品牌,分別是“盛興隆”和“同仁合”,“天仙”和“江漢源”。
        “盛興隆”和“天仙”,產自先市赤水河畔天佑之地,走的高端路線;“同仁合”,“江漢源”,產能主要來自縣郊的原大集體醬園廠和新修的現代化大工廠,價格比前兩者低得多,普通家庭隨便消費得起,而銷量也遠遠高于前兩者,是小娟兒姐用來拉大旗扯虎皮,攻城略地的主力軍。
        “聽說現在縣酒廠的職工意見就比較大啊。”關媽問道:“小雷是不是這樣的?”
        “是這樣的,不過這事兒吧也屬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小雷哥笑道。
        “縣酒廠其實還算不錯的。”老爸說道:“咱們的荔鄉頭曲,當年也是拿過省里和部里的獎章的,雖然外地不如何出名,川南一塊還是有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