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廠雖然已經發展成了公司,可是依舊還保留著前店后廠的格局,不過現在這廠有點大,是一棟回字形的五層大樓,總經理姚沖得知周至到達,連忙親自下樓來迎接。
  大樓沒有電梯,姚沖帶著周至拾級而上,每上一層樓拐彎處的樓道壁上都有一個玻璃大櫥柜,里邊擺放著玉雕廠的大型雕件。
  蘇工的特點就是“細”,異常的精細,除了玉雕外,木作,刺繡,莫不如是。
  細膩,耗費的工就多,就好像周至剛剛收到的絳環和仙槎,雖然仙槎體積超過絳環十倍不止,然而絳環耗費的工時,卻比仙槎還要高得多。
  主要原因為絳環是和田白玉,仙槎是青玉,白玉價值比青玉高太多了,值得起這份細工。
  當然還有一個方面,那就是材料本身,能夠承受得住這樣細膩的工作,能夠具備豐富細節的表現能力。
  如果材料的質地比刀法還粗,比如沉香,比如粗陶,比如緬甸根珀,根本托不起這樣的雕工。
  甚至就連高檔貨里邊的翡翠,水晶,因為太過通透,也很難在視覺效果上反映出表面的刀工。
  為了對付這樣的材料,蘇州玉工們秉承了陸子岡的傳承,就是將材料部分表面進行磨砂工藝處理,阻擋光線直接穿透,能夠表現出相當的細節,而且視覺效果更加豐富。
  比如現在周至見到的三樓的一尊水晶水月觀音像,菩薩的面部,頭發,指甲,衣物,瓔珞,飄帶等地方,就做了磨砂處理,其余部分如胸手露出的皮膚,眼睛的瞳孔,瓔珞上的珠寶,背后的佛光圈等部位,則處理為光面,給人營造出一種若有若無,似實還空的神奇效果,結合主題,讓人頓生膜拜之心。
  “相比飛天,呂老師和張老師的技藝又見精進啊。”周至不禁贊嘆:“當真絕了!”
  姚沖對周至的年輕同然有些犯暈,今年接到烏市工美商店那邊打電話過來的時候,可說這位是超級大財主,將烏市多年白玉大料都掃蕩一空的主。
  同時還買走了工美多年的鎮館之寶,諸慶紅老師的仿古漢玉系列和呂張二人合作的對舞飛天,姚沖的第一反應里,周至就應該是一個禿了半個頭,挺著大肚子,一手大金手鏈大哥大,一手豪車鑰匙,渾身上下西裝革履的中年爆發戶的樣子。
  結果一見面竟然是一個文質彬彬,背著帆布雙肩包的學生,怎么能讓人不恍惚。
  不過不管是什么模樣,手里的列車托運單不會是假的,人家寄過來的玉料現在都擺在了庫房里,幾位老師基本每天上班都要過去看上一通,都說是幾十年里沒再上過手的極品料子,這樣的主顧就算是個十歲孩童,那也必須抱著捧著。于是笑道:“周先生如何知道這是呂老師和張老師的手藝呢?”
  周至哭笑不得:“這座水晶水月觀音像又拿了去年的百花獎,《中國美術》雜志我們學校圖書館也在訂的。上面有兩位老師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