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很簡單,就是準備一部分資金,大約在兩千萬美元左右,進行和里森相反的操作。
    如果輸了,那這兩千萬就算是打了水漂,給里森錦上添花;可要是贏了,那就是以小博大,里森所承擔的那些風險,將全部轉化為安盛的收益。
    看到里森現在的風險如此巨大,李老三終于同意了周至博這一把,不過只同意周至用自己的一部分“零錢”來干這事兒,算是安盛基金“代客操作”,不會影響到基金的信譽和收益。
    前期準備工作到位之后,日經指數卻一直在緩慢上漲,漸漸開始逼近周至的爆倉點,哪怕當時周至正在努力考試,也經常受到李老三的騷擾,意思是問他需不需要止損。
    周至干脆直接又追加了三千萬,告訴李老三不許再騷擾自己。
    1月18日,神戶大地震,其后數日,日經指數開始了瘋狂下跌。
    里森一方面遭受了更大的損失,為了彌補損失,開購買更龐大數量的日經指數期貨合約,避免爆倉,希望日經指數會迅速漲回到理想的價格范圍。
    到了1月30日,里森開始用每天從英倫獲得的一千萬英鎊瘋狂買入日經指數期貨,并賣空島國政府債券。
    2月10日,里森創造了坡國期貨交易史上創紀錄的數量,已握有55000份日經期貨及2萬份島國政府債券合約。
    然而只要指數在跌,這些挽救措施,就注定是徒勞的,而交易數量越大,損失就越大。
    與之相反,周至的賬戶卻進入了瘋狂吸金階段,在授權李老三后,李老三開始用在期貨市場上獲得的指數下跌收益去購入島國政府債券,進一步提高其價格。
    只要股指持續在跌,這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之前被里森吸走的血,現在以十數倍的速度重新流了回來。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貨的最后一日,里森對影響市場走向的努力徹底失敗。日經股價收盤降到17885點,而里森的日經期貨多頭風險部位已達6萬余份合約;其島國政府債券在價格一路上揚之際,其空頭風險部位亦已達26000份合約。里森為巴林所帶來的損失,在巴林的高級主管仍做著次日分紅的美夢時,終于達到了八億六千萬英鎊的高點,而此時巴林銀行全部的股分資金,卻只有四億七千萬英鎊!
    人算不如天算,那場一個月前帶走了數千人生命的關西大地震,在一個半月后,終結了全世界最老牌的巴林銀行的生命。
    二月二十五日,英倫中央銀行宣布巴林銀行不得繼續從事交易活動并將申請資產清理。有著二百三十多年歷史,且名聲顯赫的巴林銀行,破產倒閉。
    其實準確地說起來,周至的反向操作同樣是一場豪賭,只不過與里森的區別,只是一個輸得起,一個輸不起而已。
    3月2日,警方將里森拘捕,這個“天才”用一億多英鎊的合約,給巴林銀行造成了八億六千萬英鎊的損失,杠桿放大效應近八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