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院子比海潮庵的位置還要好,院尾的圍墻直接修到了湖邊,依湖還搭起了一個臨水的露臺,坐在露臺上伸手都能夠碰到湖中的荷花,坐在分隔客座的帷幕當中,湖風帶著花香,讓人心曠神怡。
“周桑,安桑,這里。”松井造和金淳一已經等在了那里,見到周至一行過來便熱情招呼。
兩人所在是露臺上最好的一個位置,使用木質花窗隔出來的空間,在古建里邊這樣的建筑叫做“臨水閣”或者“水閣”,是有錢人夏日乘涼消夏用的,歷史記錄里最利害的就是蜀主孟昶在摩訶池修建的“水晶宮”。
不過這個閣子就簡單多了,不過想來東主也是得高人指點過的,整體結構素雅簡潔,頗有點明代仇英的名畫《臨溪水閣圖》的樣子。
“兩位可是有時間不見了啊。”周至笑吟吟地和兩人打起了招呼:“松井先生的頭發怎么了?金先生好像胖了一些啊。”
“我已經在用11生發酊了。”松井造對自己的頭發很有信心:“出自你們中國的神奇洗發水。”
“你也是科學家了,還相信那玩意兒?”周至不由得目瞪口呆。
還是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周至重生后也趕上過好幾個風口,比如南邊島上炒地皮,出租車頂子,批發市場門面,還有老窖和伊力特原始股等等,細數起來還真沒少參與。
不過有幾種錢他是懶得撿,那就是各種“神奇藥水”,不管是內服的,還是外敷的。
基本都是騙人的安慰劑。
但是偏偏就是這樣的東西,卻能夠暢銷幾十年,造就無數的財富神話和億萬富翁,甚至在海外都備受追捧,也是沒誰了。
11生發酊,毫無疑問就是這樣的東西,這玩意兒甚至造就了第一代的“中國巴菲特”,“首都首富”,“滬上首富”,也讓港島傳媒大亨,首都地產大亨搞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生發酊的創始人曾是溫州的一名農村“赤腳醫生”,據說是為治療患者的脫發問題苦心鉆研六年,失敗百余次,終于研制出一款藥效穩定且沒有明顯副作用的藥水。
不過這發明者初中就輟學務農,既沒有行醫證,新藥也沒有批號,因此“假藥”“騙子”之類的質疑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八三年以前近十年間,都只能像江湖游醫一樣四處推銷裝在玻璃瓶里的“生發酊”。
機緣巧合下,發明者認識了一名記者,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關于生發酊治療脫發有神奇療效的報道,終于開始有了名氣。
隨著“生發酊”的名氣越來越大,發明者不僅受邀北上鄭州當院長,首都相關部門還三顧茅廬,請他到首都辦廠開診。
其后在科委推薦下,“生發酊”前后六次參加世界博覽會,連獲十五項國際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