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陳堯的計劃也不僅僅是這些。
  他說道:“新的稅收政策剛出來,百姓估計多數以納糧為本。朝廷可以根據疆域、駐軍等劃分,籌建幾個大型糧倉儲存糧食。”
  “如今朝廷既然要計劃在各州郡修建官道,水道,今后但凡此類工程,俱可當地調糧。”
  “此舉甚妙啊!”
  陳儒聞,面露喜色。
  陳堯這個舉措,不僅減少了糧食在運輸過程產生的消耗,未來修建官道、疏通河道,一應糧食供應也方便。
  甚至,若是糧倉修建得當,還能快速供應邊關。
  不過,想到當下這個時代存在的各種局限,陳堯卻并非將這個制度當做長遠制度來用。
  一來,時間長了,地方肯定滋生腐朽,如果將糧食放在地方,肯定不是長久之計。
  其次,只要經過幾年的適應期,到時候各地納稅都將會以錢幣為主,到時候也不用那么麻煩。
  陳堯短短數年時間,經過多方籌劃,加上蒸汽機和火炮這等劃時代的利器……
  他們這次改朝換代,算得上是歷史上時間最短,死人最少的一次,對百姓的影響,也大大的降低。
  各地民生都相對穩定,由此,陳堯想了想,忽然在地圖上劃了一道:“二叔,你認為征調民夫,在這……”
  他指著幽州治所,繼續說道:“沿著各大水系一路南下,修建一條通往揚州會稽的運河,你看如何?”
  “運河?”
  陳儒皺起眉頭,有些不解的說道:“君上,如今我大明戰船,即便是在海上行駛,也都能經受住風浪侵襲,何須浪費民力、物力,修建這么一條運河?”
  “……”
  陳堯無奈道:“二叔,這江南之地未來將成為我大明的命脈,海軍雖然能夠快速封鎖長江,可江北還有一大塊土地呢!”
  “若是有運河勾連水系,一旦南方有任何變動,朝廷都能快速做出反應!”
  “再者,這海船短期內,也不能用作商用,若無水上運輸,這南北經濟不聯通,沒有豐潤的商稅,這國家要想發展起來,也太慢了!”
  坦白說,他也想過這個問題。
  蒸汽機的出現,意味著未來火車也不是什么難事。
  但是吧,但凡發展都是需要時間,運河有運河的好,不管是從政治還是經濟,對當下來說都是勾連的大動脈。
  況且,就當下來說,即便是搗鼓出來火車,也是以政治和軍事目的為主。
  可支撐政治和軍事的穩固,脫離不開經濟,如此,大運河的修建,勢在必行……
  有了炸藥這個玩意兒,要想修建大運河,也不用完全靠雙手挖掘,工程難度大大降低,這才是陳堯敢于在這個時代大興土木的根本。
  陳儒之所以反對,實則多少受到時代的局限。
  修建大運河的事,陳儒聽了諸多好處,也不再糾結。
  他主要擔心,這一邊修建皇宮,又要同步開通大運河,朝廷財政難免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