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局面都這樣了,多說也沒有什么意思。
  趙胖胖看著自家老子,說道:“爹,如今大哥一人在北面鎮守川北,可南方水路被陳堯軍把控,若是他們引軍破江州,一路北上,成都可就守不住了哈!”
  “事到如今,老子又能奈何?”
  川中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卻沒有成建制的水軍,主要是沒有必要!
  所以被遏制了長江水道的趙崢,也變得無計可施!而且這一戰的關鍵,卻并不在于他們。
  如果只是依靠這些普通的將士,他趙崢干脆直接投降算了。
  自古久守必失的道理,他還是懂得。
  這川中之地雖然易守難攻,可陳堯如今占盡優勢,他們即便是茍延喘喘,也根本撐不了多久。
  關鍵還得是那場即將爆發的天人之戰。
  陳堯和蜀中道門有解不開的仇恨,道門天人先是圍殺陳家,差點滅了陳家滿門,后來又再度圍攻陳堯,被他殺了一個天人后逃走,這種仇恨根本就解不開。
  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根本就不可能有轉圜的余地。
  陳堯一統天下的大勢已成,自己也立國稱帝,這蜀中之地他怎會放過?
  反過來也是一樣,陳堯若是滅了蜀,那蜀中的道門不僅沒了落腳之地,還會被陳堯斬盡殺絕,所以他們也不得不拼命。
  所以,這場戰的關鍵,根本就不在于他怎么選,亦或者怎么守,只怕陳堯抵達川中之日,便是那場大戰爆發之時。
  趙胖胖根本就不知道其中門門道道,所以顯得著急。
  相反,趙崢就更像是在擺爛。
  反正吧……
  陳堯打的過他活不了,陳堯要是打不過,那這個天下也不是他說了算,見識了天人的厲害,他已經升不起半點反抗之心!
  當然,這道門的謀劃,也不是他能知曉的。
  ……
  轉眼春耕事畢,南方的一些高門大族開始變得焦慮不安。
  春耕之后,便是陳堯大軍南下之時,而最先爆發戰爭的地方,竟然駐扎在徐州的顧淵,他領兵乘船南下,一路殺向揚州腹地。
  兗州的陳堯軍,也一路南下,直推豫州。
  豫州原本是楚燕駐軍之地,后楚燕被調入永安城,全軍覆沒。
  如今的豫州幾乎全境空虛,這也導致于駐守在兗州的少量明軍,敢于直接南下。
  最終的重頭戲,自然是駐守在永安城里的五十萬大軍。
  陳功領兵十萬進漢中,明樓領四十萬大軍走南陽南下荊州。
  四路大軍,除陳功暫時沒有得到進攻的命令之外,其他三路勢如破竹,所經過之地,人皆望風而逃,一路上根本就沒有任何抵抗。
  明樓按照陳堯的命令,每過一路都會部署兵力清剿境內匪患,一時間,這南方的百姓對大明軍隊倒是少了一些懼怕多了一絲認同。
  尤其是大明調派的文官,每到一地自發的張榜安民,并宣讀大明新政和律令,改郡縣為行省,同步將大明的新幣引入市場。
  玲瓏閣也同步領著商販,將那些稀缺的物資引入南方州郡,并同步設立銀行。
  一時間,那些個歸順南方的州郡,慢慢的開始變得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