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穆老爺子帶來的渣斗只賣了6萬塊,但他最后還是如愿帶走了那件霽紅釉的橄欖瓶。這還要歸功于老爺子有個好兒子。
他兒子是個高級網絡工程師,就職于硅谷,年紀不大,成就不俗,在老美那兒都算是金領,關鍵人還孝順。
老爺子之前只是不想張這口,這會兒一個電話過去,缺的那點錢就立馬匯了過來。
拿著個渣斗當酒杯,穆老爺子雖然沒說,但也感到尷尬,所以交易完成后,他一刻都沒停,抱著裝著橄欖瓶的錦盒,就告辭離開。
送走他,店里很快就又熱鬧起來。
來的人里真正的買家不多,大多數都是被早上來過的朋友推薦,知道了麒麟堂里有一些頂級藏品展覽,所以聞著味兒就過來了。
這年頭,別說是普通人了,就是一些個頂級的藏家,想見見真東西,那也不容易。
博物館里,真正的好東西都是不對外展覽,拿出來的都是高仿,以國寶《清明上河圖》為例,每次展覽都要間隔3到5年。
10年世博會的時候,上海政府申請在華夏館展覽《清明上河圖》,就因為距離上次展覽不足3年,這要求直接被故宮否決。對此玩家戲稱:看一次,睡三年。
一些個民間藏家手里,倒是有好東西,但既然是好東西了,肯定價值不菲,非親非故,誰會舍得拿給你看。
也就在一些個大型拍賣會的預展上,才有機會近距離欣賞欣賞一些個好東西。但想參觀,先交一筆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的保證金,這也不是誰都負擔的起的。
這會兒聽說,一家新開的古玩店,又是<毛瓷>又是<明代黃花梨>的,不設要求,直接對外展覽。
不管買的起的,買不起的,只要感興趣,那自然不會錯過,因此店里下午的客流人氣,比上午還要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