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下班的部分,長方形上的<直萬>兩字,因為字體較大,她一眼就辨認出。
齊鳴指了指她沒認出的那字道:“這個<國>字念guo,就是國家的國。這塊銅板,全稱<國寶金匱直萬>,就跟它名字一樣,這就是個國寶。
它是西漢王莽政權,貨幣面值最高的一種錢幣。目前全國,被認可是真品的也就兩枚半!但現在真正能確認下落的也就華夏博物館的一枚。
剩下的一枚半,早就下落不明了。”
“這么珍貴的東西,怎么會下落不明?”童欣晴詫異問道。
齊鳴耐心解釋:“這種東西在西漢的史書里早就有紀錄,但幾千年里,從來沒人見到過實物。
直到清朝道光年間,一個長安的農民耕地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半枚。那半枚只剩這圓形方孔的部分,光看這造型和普通錢幣一樣,所以當時沒引起重視,最后也就不知所蹤。
此后又過去將近一甲子,到了1921年,民國時期,還是一個農民在西安的漢代未央宮遺址發現了一枚完整的<國寶金匱直萬>,大家才知道這種錢幣的真面目。
那枚錢幣被當時的錢幣大收藏家張叔馴得到,但抗戰后這人就逃到了美國,自此音訊全無,那枚<國寶>也就跟著沒了消息。
最后一枚是一個名叫紐曼的英國人,不知道從哪兒得到的。他到手后在魔都展覽過,引起過小范圍的轟動,幾經流轉后被收藏家陳仁濤得到。
解放前,陳仁濤逃到了港島。咱們國家的文物部門打聽到了這消息后,便跟他協商,希望這國寶回歸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