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后,張奧就更加覺得匪夷所思了。他老家是安徽的農村,小時候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貼偉人畫像的,村里一些個老頭老太,現在還保留著這傳統。
一到過年,就會買上一張,貼在家里最亮堂,最顯眼的位置。
“是印刷畫,但不是一般的印刷畫。”齊鳴走上前,仔細看了看,這才解釋道:“首先,這是偉人全身像。你自己想想,你見過的是不是都是以半身像或者是頭像為主。”
張奧回憶了下,好像還真是這樣。
“而且,你也別光看價格,也看看人家作者。”齊鳴指了指價格下方的一排小字,只有一句:原畫作者董希文,1953年初版。
“天安門上的掛的主席頭像,從建國到現在,一共換過8幅,其中第一第二幅的作者都是這位。那幅油畫《開國大典》就是他畫的。算是咱們國家最成功的紅色畫家。
只不過,這位不算長壽,作品不多。而像這種全身像,那個年代印出來,也不是給普通老百姓的。一般是掛在政府辦公樓,學校等公辦單位,刊印數量不多,所以即便是印刷品,價格也是不菲。
我記得,幾年前有過這東西的拍賣記錄。當時是22萬成交的,老板這幅的品相開價30萬,也不算夸張。”
“嘖嘖,那我可要拍個照。”張奧對齊鳴的話,自然是深信不疑,說著就掏出了相機,對著畫框就是咔咔一頓拍,邊拍還邊解釋道:“等下次回老家,我就去那些老房子里轉轉,要是能碰上一幅,那就賺大了。”
張奧這話齊鳴也就聽聽,他也是農村出生,從小也沒少見這種貼畫。幾十年前的東西,以鄉下的保存條件,就算有也早沒了收藏價值,找到估計也跟廢紙差不多了。
不過這老板能把這東西掛出來,已經是向來的顧客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這么想著,齊鳴開啟了望氣,掃向周圍。舊書畫冊,這類直接被他略過,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書信上。這老板在書信上的收藏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