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之上。
老子看著蘇辰。
真是越看越喜愛,越看越滿意。
他雖然不像孔圣那樣,廣收門徒,桃李滿天下。
但是他用一生的精力,開創道門學說,自然也希望讓其發揚光大。
兩千年之前,他沒做到這一點。
只是在騎著青牛西出之前,留下了一部《道德經》。
但是現在,有了蘇辰這個徒兒。
老子可以肯定,自己一生所學,必定可以散發出遠超兩千年前的光芒!
因為蘇辰以前雖未研究過道。
但卻天生擁有一雙透徹的眼睛。
就像老子之前說的那樣。
心中有道,所見萬物,皆是道也!
在老子看來,蘇辰能擁有如此心性。
今后在道學上的感悟成就,絕對會超過自己!
“有徒如此,為師幸哉!”
“好徒兒!”
“好徒兒啊!”
老子輕撫長須,笑容滿面的看著蘇辰。
蘇辰撓了撓頭,被老子看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老師您就別夸我了。”
“我這兩三下,在您老人家眼里,不過是小兒科而已。”
老子笑容更盛,大聲說道。
“你我師徒今日一別,再見不知何時。”
“為師還有幾個問題,你我師徒二人,探討一番可好?”
蘇辰哪有什么意見,趕緊拱手。
“師父請講。”
無數華夏覺醒者聚在二人周圍,眼睛眨也不眨的看著蘇辰與老子。
雖然他們大多聽不懂探討的內容。
但是他們清楚,眼前這種機會,可是千古少有。
一個是道門學生的締造者。
一個是如今道門的傳承人。
蘇辰與老子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意,暗含大道之理。
如果能弄懂一字半句,肯定也有莫大的好處。
所以就算現在聽不懂,許多華夏覺醒者也死記硬背下來。
等回頭再慢慢參悟。
老子講述了自己對道的感悟。
蘇辰也以自己的角度,論述了對道的看法。
二人之間,相距兩千多年。
看待問題的方式,可以說天差地別。
老子的學識之深,讓蘇辰敬佩至極。
而蘇辰獨特的論述,也讓老子感慨連連。
世界在發展,道也不是亙古不變的。
二人這一場談話,從黃昏到深夜,又從深夜到黎明。
盡管已經過了一夜,但二人依然興致高昂,相談甚歡。
也正是因為這一場談話。
讓屏幕前的不少華夏人,內心都產生了不一樣的變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就算理解不了老子與蘇辰談話中的深意。
但是這一場論道,依然在不少人心中埋下了一顆道的種子。
等到道門興起,這些人便是華夏道門的中堅力量!
“若是你早生兩千年,道門學說必定會遠超如今!”
老子滿臉感慨的看著蘇辰。
蘇辰笑了笑,拱手道。
“老師說笑了,如若徒兒早生兩千年,又怎么可能與老師論道?”
老子愣了愣,隨即大笑起來。
“說的不錯!”
“正是因為你生在如今,才能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若是生在兩千年前,所思所想豈不是與為師一樣,那還有什么討論的必要。”
老子抬起頭,看了看天。
東方的朝陽,已經升上了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