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張天洪這邊,此時也忙得腳不沾地。
作為中醫唯一的傳承者,隨著華夏名醫的降臨,他的名聲也不再局限于南陽,而是迅速傳遍全國。
無數人從全國各地趕來,想要拜師學藝。
更有醫學院向張天洪發出邀請,想聘請他為教授,為學校開辟中醫專業做準備。
對于醫學院的邀請,張天洪是來者不拒。
但他看重的不是教授的頭銜,而是想將中醫發揚光大。
只有進入高校,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中醫學的道路才能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而對于那些上門拜師學藝的人,張天洪卻是一律拒絕。
因為張天洪明白,中醫不比西醫。
西醫可以速成,花費五年的時光,就可以掌握其技術,余下的時間,不過是積累經驗而已。
但是中醫不同,中醫需要耐心,需要韌勁,需要一生不斷的鉆研學習。
這些上門拜師的人,大多都是一時興起,還有很多是看中了中醫之后的錢景。
想讓這些心浮氣躁的人沉淀數十年的光陰,慢慢感受中醫的玄妙博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醫學院那些學生不一樣,他們年輕,他們對一切都抱有熱情。
哪怕一百個醫學生,只有一個愿意潛心鉆研中醫。
那中醫在華夏,就扎下了一條根。
隨著根須越來越多,中醫這顆大樹才能越來越穩,然后才能開枝散葉,散發出磅礴的生機!
不過張天洪此時也有些擔心。
因為他雖然是醫圣之后,但現在所知的中醫術,也僅限于古書中所記載的殘方而已。
但要說到古中醫的理論與基礎,他也不甚理解。
真要去給學生講課,只怕上幾節課之后,就沒東西可講了。
他現在只能希望,幾位祖先將傳承交給蘇辰之后,蘇辰能將那些象征借給自己好好鉆研一番。
那些書冊竹簡卷軸,記載的都是幾位老祖宗畢生所學。
自己只有先當好學生,才有資格去教別人。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世界上的怪病也在一點點的消失。
直到最后一個國家的民眾也全部痊愈,七位華夏名醫才終于返回了華夏。
雖然這一次降臨了七人,數量遠超別國。
但是以七位華夏名醫之力,在短短數天的時間里,走遍了整個世界,治療了數十億病人。
這個比例,光是想想都有些嚇人。
而七位華夏名醫回歸之后,身上的祖先之力也淡薄了許多,甚至連身影都變得有些虛浮。
但是每一位祖先的臉上,并沒有疲憊,有的都是滿足與歡喜。
雖然這些華夏名醫在世之時,都是但愿世間人無病,情愿架上藥生塵。
可是這些祖先一輩子鉆研醫術,治病救人。
死后到了天界,數千年無病可治,無人可醫,也確實閑得發慌。
這一次下界,不僅過足了癮,還順帶為子孫撈了不少好處。
每一位華夏名醫都暗暗感嘆不虛此行。
而在七位祖先回歸之時,蘇辰、朱遠征早早就趕到了南陽,等在了七位祖先的象征之旁。
張天洪也站在二人身后,雖然是第二次相見,但張天洪心中的激動,依然沒有減少半分。
“華夏后人蘇辰,見過諸位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