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頒布國家二等功臣名單!”
京城,王老舉起一封赤紅色名單。
“林語,張默,肖家器,王博,趙一龍.......”
赤紅名單足足寫滿了三大頁,接近兩百個人。
可是現場情況卻是,往往念十個人,才會有一個人起身走向功勛臺接受二等功勛章。
看到這一幕的大夏民眾都沉默了。
榮譽與犧牲果然又是同時并存的。
光榮的二等功臣,卻在戰場上十不存一。
最終,站在功勛臺上手持二等功勛章的人,只有寥寥十八位,他們里面又有五個人是乘坐輪椅來的,三個人左臂不翼而飛,四個人拄著拐杖,只有六個人看起來完整無損。
西方兩大聯盟看到這一幕也飽受震撼。
“他們是國家的功臣,其名字將永遠被刻在京城的英魂碑之上!”
說罷,王老緊跟著宣布國家一等功勛章。
一共十五個名字。
“西南軍區偵察連連長邱浩同志!”
喊一個沒有人站出來。
“東南軍區尖刀營指導員蕭寒同志!”
再喊一個又沒有人站出來。
直至喊到第八個人時,一位左眼纏繞白紗布的中年人才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向功勛臺,僅剩完好的右眼透露著無與倫比的堅毅與頑強。
這一刻,無數高級將領默默起身,行注目禮。
王老眼睛里閃過一絲欣慰和心疼,高聲宣布這位中年軍官的戰場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