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愣愣地看著朱懷,脫口而出,驚嘆道:“原來是你?”
“皇宮里那種精細的鹽,竟然是你制作出來的?”
朱懷摸了摸頭,笑著回答:“沒錯。”
“怎么樣,老黃頭?我說要報答你的養育之恩,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男兒一諾重千金,雖然我現在成了商籍,但骨子里那份韌勁,從未改變!”
朱元璋眼神濕潤,動情地說:“傻孩子,傻孩子啊!”
“我這把老骨頭哪里需要你報答什么!你這個傻孩子,竟然寧可成為商人賤籍,也要報答我這老頭子!”
朱懷苦笑一聲:“老黃頭,你是不是關注點偏了?有了這些錢,咱們爺倆以后的日子能過得更好,何必非要糾結商籍還是農籍呢?”
朱元璋緊咬牙關,內心做出決定:“沒錯!商籍又能如何!如果你想改籍,我一句話就能辦到!”
身為皇帝,朱元璋始終對權力保持著最大限度的自制,極少濫用手中權柄。
但是為了朱懷,他愿意破例!
朱懷噘噘嘴:“老黃頭,你先坐著,我去弄點吃的來。”
“好!”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目送朱懷離開的身影,不禁感慨:“真是個好孩子。”
不多時,朱懷捧著兩碗雪白的面條走了過來,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跑進廚房切了一碟蘿卜干并拿了一頭大蒜瓣。
“干飯!”
朱元璋咧嘴一笑,仿佛受了朱懷的影響,那一句“干飯”說得異常豪放。
作為淮西人,他獨愛面條,尤喜配著生蒜瓣和蘿卜干享用面條!
宮中的人都知曉朱元璋的喜好,因此朱允炆斷然不會愚蠢到為朱元璋烹制什么山珍海味。
然而宮中人雖知朱元璋的脾性,但這孩子卻并不知情。
在他眼中,自己不過是個掛著官職的普通老者罷了,從不做任何曲意逢迎之事!
很快,屋內只剩下了吸面條的聲響。
最終,朱懷連面條的熱湯也喝得點滴不剩,打著飽嗝贊道:“痛快!”
朱元璋苦笑著搖頭:“你這小子不夠實誠,既然有錢了,還這般拼命吃飯?”
朱懷嚴肅回應:“如今雖然手頭寬裕了,但我豈敢忘卻過去九年的艱辛歷程,縱然富有了,也不能恣意揮霍,該節約之處仍需節約,這并無失顏面。”
此一出,仿佛直戳朱元璋心窩,令其內心波瀾起伏,難以平靜。
只因朱懷的過往經歷,與朱元璋幾乎如出一轍!
男兒當歷經滄桑磨礪,方能真正成熟!
他朱元璋曾在田野間辛勤耕耘,家族歷代皆為淳樸憨厚的農夫,一年四季勤勉勞作。
每當遭遇蒙古朝廷征收重稅或天災降臨,他們一家便常常陷入饑餓之中。
那種困苦滋味,實難忍受!
從平凡農家少年到大明王朝的皇帝,民間疾苦朱元璋始終銘記于心。
然而作為帝王,禮制所限往往導致生活奢侈,對此朱元璋心中痛苦萬分。
朱懷的這一席話,充分詮釋了一個男子漢應有的品德與本分。
“說得對!這絕非恥辱之事!這句話,確實應該讓大明的所有官員都聽一聽!”
朱元璋緊咬牙關,堅定地說!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