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吾苦口婆心地勸導那年輕的庶吉士,無奈對方似乎并不買賬:“我可以離京赴任,但我仍然堅守主張,認為皇上應當為李相平反昭雪。”
劉三吾不再與其爭論,只是約定明早外出一趟,那翰林院庶吉士這才怏怏離去。
次日清晨,天空飄起了小雨。
路面開始結冰,行人稍不留神便會滑倒。
朱懷在秦淮河邊享用早餐時,便目睹了幾名腳夫在路上連連滑倒。
正當他付款欲離開之際,忽見朱元璋正邁著雄健的步伐朝這邊走來。
“哎呀!”
朱懷連忙疾步上前,緊趕幾步,“老爺子,這路這么滑,您怎么走得這么急呢?”
他心中暗自擔憂,生怕朱元璋會如剛才路邊跌倒的腳夫一般,不慎摔傷。
畢竟年歲已高,不同于年輕人,稍有不慎摔倒就可能造成不小的傷害。
朱元璋品味著嘴里的余味,望向朱懷:“不錯嘛!步伐穩健,行走有力,跟咱們年輕那時候一個樣兒!”
“跟你說,別看我一把年紀了,這冰面上如何走步,如何借力,我心里清楚得很,現在就算讓我繞著跑幾圈,照樣穩妥得很,你信不信?”
朱元璋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仿佛只要朱懷表露一絲疑慮,他就會立刻行動起來。
朱懷趕忙回應:“我信我信。”
盡管如此,朱懷仍小心翼翼地攙扶著老爺子回府。
“您早上用餐了嗎?”
朱元璋爽朗笑道:“早就吃了。”
返回府邸時,外面仍舊飄著蒙蒙細雨。
朱元璋面露憂慮之色,輕聲嘆息:“這冬天若是下雪多好,偏要下雨,莊稼可怎么辦啊?”
朱懷深知老爺子最為牽掛的就是國家農事。
他步入房內,用瓷質茶杯泡上一壺茶,而后遞到朱元璋手中。
這茶杯是朱懷日前特意請陶瓷匠人精心打造的,嚴格按照后世樣式制作。
朱元璋饒有興趣地看著手中的圓柱形長杯:“這是什么?哪有這樣的茶杯?”
朱懷解釋道:“前兩天特意讓人給您打造的,方便攜帶,又能暖手,您試試握著看。”
這圓柱茶杯約莫有一個半朱元璋的手掌長度,握在手中,暖意融融。
杯中盛著熱騰騰的茶水,朱元璋試圖揭開杯蓋,卻發現怎么也揭不開,頓時焦急得臉頰泛紅:“這是怎么回事?不好使啊!”
老者搖搖頭,滿臉的嫌棄之意。
朱懷瞧著老爺子這般模樣,不禁笑著搖搖頭,走過去幫忙。
他拿起茶杯,握住杯蓋輕輕向右一旋,杯蓋便輕松開啟,一股濃郁的茶香隨之彌漫開來。
朱元璋雙眼一亮,迅速從朱懷手中接過這造型奇特的茶杯。
“咦!”
他又試著將茶蓋旋開旋合,反復把玩,喜愛之情溢于表:“不錯,真是個好物件!”
他揭開茶蓋,吹散熱氣,淺嘗一口茶,隨后將茶葉吐出。
這一幕,活脫脫就像后世那些午后捧著茶杯串門聊天的老者。
朱懷臉上洋溢著微笑。
“這個茶杯,你是要送給我嗎?”
朱元璋試探性地問。
朱懷攤手道:“我要是不給,您答應嗎?”
“調皮!”
朱元璋笑罵一聲,“這杯子以后歸我了,嘿,這能隨身攜帶的杯子,真是妙極了!”
他端詳著手中茶杯,掩飾不住的喜愛之情。
“唉,若每個人都像你這樣,我也就少了許多煩心事。”
朱懷疑惑地問:“是不是您孫子還在和您鬧矛盾呢?”
朱元璋搖頭道:“倒不是這個,而是有個硬骨頭的翰林院庶吉士,兩次為李善長申訴冤屈。”
“第一次皇上念在他才情出眾,不僅赦免了他的罪過,還提拔他從翰林院升至庶吉士。”
“可是皇上已經明確暗示過他,讓他做好翰林本分之事,不要再呈交不相干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