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這才回想起正事,忙道:“對對,我爺爺說的對,之前寧王在三清神像面前舉止不敬,還望二位道長不要放在心上。”
李朝行和張有德捋著胡須,連連揮手:“掌教師兄太客氣了,我等年歲已高,怎會斤斤計較?氣消了也就沒事了。”
“老爺子這般高齡,卻能堅持爬上這層層石階親自前來致歉,這份精神和毅力,真是令我等欽佩!”
兩人同時向朱元璋行禮。
朱元璋放聲大笑:“好好好!不記恨就好。”
今晚的三清山,夜空格外地清澈明亮。
山上的空氣清新宜人,朱懷泡上一壺茶,與老爺子一同坐在院中仰望星空。
朱元璋品了口茶,滿臉欣慰地看著朱懷:“這就是機緣,何嘗不是命中注定呢?”
“大孫子,剛剛上千人簇擁環繞,是不是很激動?”
朱懷略顯羞澀地答道:“確實有點。”
他從未經歷過被如此眾多的人圍繞贊美,那種感覺,若非親身經歷,很難體會其中滋味。
那是一種承載著道家數千人生死禍福的責任感和支配權的體現。
“原來這么多人熱衷于做官,是有道理的。”
朱懷笑了笑。
朱元璋又飲了一口濃茶,問:“那如果做皇帝呢?”
朱懷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向往,隨即笑道:“這個我不清楚,不過肯定比做官更有意思。”
“你知道我為什么羨慕你能成為道家掌教嗎?”
朱元璋突然發問。
朱懷搖搖頭:“為什么呢?”
朱元璋解釋道:“洪武帝起事之前,就一直存在著一股力量,自元末時期就開始壯大,至今仍未消除。”
“它最初名為彌勒教,如今演變為了白蓮社。”
“這些人始終在動搖大明的根基,有了道家的參與,我們就可以用道教的方式來對抗他們的煽動人心之舉。”
“以往,道家人士往往避世修行,想要請他們出山相助極為不易。”
“而你現在身為掌教,將來我要是碰上什么事,或許還真得求助于你。”
朱懷趕忙回答:“老爺子你不是說過嘛?咱們自家人的事哪有那么多客套?”
朱元璋聽后開懷大笑:“好!好!大孫子說得在理!”
朱懷忽然想到了什么,問:“對了,老爺子,驛站現在運轉起來了吧?情況怎么樣?驛站收益的情況如何?”
這是關乎充實國庫的大事,朱元璋一直密切關注,驛站的建設和物流運營至今已有一個月的時間。
究竟能夠創造多少利潤,朱元璋并不清楚,他微笑著猜測道:“我想,怎么說也該有個十幾萬兩銀子吧?畢竟我大明疆域遼闊,對驛站的需求極其龐大。”
朱元璋的眼中流露出幾分期待。
困擾他治國的最大難題便是財政資金。
特別是這一年里,洪水雪災頻發,朝廷對外支付了大量白銀,又因災情嚴重,許多地方減免了明年的賦稅。
若戶部未能及時開源增收,來年財政必將承受空前壓力。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