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早早起床,沿著秦淮河跑步一圈,隨后帶回了一些包子。
紅薯粥早已熬好,等待老爺子起床時,熱氣騰騰的紅薯粥和包子已經擺放在院子的石頭桌子上。
見朱元璋精神煥發地走來,朱懷問到:“昨晚睡得好嗎?”
朱元璋背著手坐下,答道:“很好!奏折差不多批完了,咱每天都能這樣安安穩穩地睡覺。”
“不過說起來,你小子每天都起這么早,搞得咱像嗜睡的年輕人似的,你自己倒像是個睡不踏實的老年人。”
朱懷笑著坐下,拿起包子塞進嘴里,含糊不清地說:“老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
朱元璋聽了,微微一笑,接著便呼嚕呼嚕地喝了口滾燙的紅薯粥,稱贊道:“味道真棒!”這是淮西方。
老爺子一只腳踏上石凳,半撅著屁股,一手端著瓷碗,一手拿著筷子和包子。
他一口一個地往嘴里塞包子,緊接著用滾燙的紅薯粥一并吸入口中,最后再咔嚓咬一口蘿卜干,仿佛神仙般愜意。
早餐過后,朱元璋背著手在院子里漫步了一會兒,待到差不多消化完畢,便對朱懷說:“給咱準備點紅薯帶回家吧?”
朱懷應道:“行啊,要多少?”
他并未期望靠賣紅薯賺錢。
只要是能夠救助百姓的東西,朱懷從不會將其與金錢掛鉤,他認為不義之財不可取,國難之財更不應覬覦,這就是朱懷的原則。
當然,這條原則僅限于漢人,對于異族,朱懷并不介意乘人之危!
朱元璋思忖片刻:“拿個小籃子裝就行了,只要我能提得動就好。”
朱懷點點頭,隨即吩咐馬三寶去挖紅薯。
馬三寶聰明伶俐,很快就提著一個小籃子回來,里面有大約八九個紅薯,朱元璋掂了掂重量,既不太重也不太輕。
朱元璋不禁多看了這個心思細膩的小太監一眼,感慨道:“行了,咱們該回去了,還有很多事等著處理呢。”
“對了,書房里的奏折一會兒會有人來取,你就不用管了。”
朱懷答應道:“好的,那您路上小心點,我就不再送了。”
朱元璋點頭同意:“昨晚我們批的奏折,你要認真思考,必須把這些內容爛熟于心,可不能馬虎。”
朱懷一臉嚴肅地回答:“明白了!”
隨后,朱元璋回到了大明宮。
那些昨晚的奏折雖然是由朱懷代筆,但朱元璋一直在一旁監看,對于這些奏折提到的事情,自然也都了然于胸。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