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解釋道:“為了尋找更多能種植的糧食作物,并一路彰顯大明國威,并了解海外番邦的發展狀況。”
藍玉不耐煩地道:“那你們需要我們做什么?”
朱懷撓了撓頭:“那個,各位長輩們,能否給予一些支持?”
他話還沒說完,藍玉就打斷他說:“是要我們支持出海嗎?行了,我知道了,少廢話,喝酒!”
停頓了一下,藍玉看著朱懷,淡淡地說:“你讀的那些歷史資料都是些沒用的東西!”
藍玉冷冷地說:“你以為大明是個任人欺負的對象嗎?倭奴那點人,敢在東海囂張?你只看到東海的大明百姓和士兵被害,你知道倭奴死了多少人嗎?告訴你,雖然朝廷沒統計過,但倭夷死在明軍手里的人至少上萬!”
“朝廷之所以不對外公開,就是為了提醒國人警惕海洋的危險性,從而達到實施海禁的目的!”
“你這小子,是不是把咱大明軍人看得太弱了?”
朱懷嘴唇緊閉,臉上泛起一陣紅暈。
他想起了不久前還曾對著老爺子怒吼東海之痛,但他沒有想到,實際情況居然是這樣的。
他剛想說什么,卻被藍玉打斷:“好了,我們知道你的意思,支持出海,就這樣定了,別再多說了,喝酒吧!”
朱懷還有很多話想說,但現在只能全都咽了回去。
他怎么也沒料到,藍玉竟然會無條件地支持自己。
隨后,大家就開始暢飲起來。
朱懷酒量不行,沒喝幾杯就向眾人拱手告辭離去。
待朱懷離開后,藍玉等人叼著牙簽,一只腳搭在太師椅上,一個個模樣隨意得很。
藍玉放聲大笑:“這小子,野心可不小啊!”
清晨的時候,下起了一場雨。
雨后的空氣顯得特別清新。
在大明宮燕角檐下,雨水不停地滴落。
此時,在奉天殿上,文武百官整齊站立,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朱元璋瞥了一眼朝堂上的群臣,默默地等待著有人上前奏事。
一會兒之后。
戶部侍郎傅友文手捧笏板走出隊列,大聲說道:“皇上,自先秦開始到宋元以來,歷朝歷代無不致力于海外探索。”
“如今我朝已建國有二十四年有余,國力穩步提升。”
“微臣斗膽呈上奏疏,懇請皇上督促公府下令建造海船,以便揚我國威,獲取海外作物。”
朱元璋面無表情地看著傅友文,正要開口說話,卻見另一位官員急忙走出來。
“啟奏皇上,我認為此事絕對不能這樣做!”
這位出列的是兵科給事中陳澤中。
“我朝物產豐富,寶藏眾多,何必去探查那些蠻夷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