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又問:“那皇上那邊呢?會不會有問題?”
對此,朱元璋有些無語地答道:“我不是早就說了嗎?皇上吩咐過了,你要用人就給你人,要升官就給你官位,不過交趾的事兒要你自己處理!"
朱懷搓著手道:“那就這么辦吧,那么現在朝廷能調撥多少銀兩給交趾布政司?”
朱元璋臉色一沉,回答:“別的好說,但這銀兩的事,你自己想辦法解決吧!"
朱元璋無奈地說:“你別看朝廷一個驛站現在收入豐厚,但這驛站運營時間畢竟才短短幾個月,收入雖大,但開支也同樣不小啊!"
他接著解釋:“浙東正在忙著造海船,北方邊境正在修建長城,朝廷都需要撥款;再加上全國各條官道需要整修,朝廷官員和地方官吏的俸祿發放,以及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各項儲備支出,哪一項不需要花錢呢?”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朱元璋管理的是整個大明帝國,日子過得十分緊巴巴,他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而朱懷并不知情,他還以為驛站能夠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
但他卻沒想到,國家富強之后,同樣需要加快民生建設。
此外,還有很多事情朱元璋都想去做,比如提高識字率、擴大人口規模、普及醫療服務等等。
只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啊!
朱懷追問:“那國庫里現在還有多少錢?”
涉及財政的數據一向是非常敏感的話題。
聽到這個問題,湯和顯得有些尷尬,咳嗽兩聲,假裝腸胃不適,說道:“我突然感覺肚子不舒服,要去趟廁所,你們繼續聊。"
朱懷不明就里地點點頭。
實際上,湯和是在回避嫌疑,這種話題他沒有資格參與討論。
能夠討論此事的人,除了現任六部尚書和朱元璋外,也就只有朱懷一個人了!
能夠在大明財政狀況方面獲得知情權的,除了傅友文和老爺子,也只有朱懷一個人。
等到湯和離開后,朱元璋才看著朱懷,緩緩地道:“如今朝廷國庫存留的銀兩,只剩下大約一百五十多萬兩而已。"
朱懷一聽,驚訝地瞪大眼睛,“這么少?老爺子,你是不是搞錯了?”
朱元璋輕輕拍了拍朱懷的腦袋,說道:“你這個孩子,朝廷會在這種事情上犯錯嗎?我說的是結余,有這么多已經相當不錯了!"
朱元璋嘆了口氣,解釋道:“以往每年,朝廷都要拖欠官吏們的俸祿,等到第二年征收了田賦稅款后,才能補發給他們,所以今年的情況已經算是好轉很多了。"
朝廷面臨的真正困難,朱元璋并沒有全部告訴朱懷,這些都是關乎國家長遠戰略的重大決策。
過去,朱元璋教育朱懷時,通常是針對具體事件一對一指導,而對于宏觀的國勢走向則很少提及。
他希望朱懷先把基礎打牢實,然后再逐步了解大明的大戰略和國運發展趨勢。
朱元璋這么一解釋,朱懷立刻懂了。
"原來是這樣啊。"
“嗯!這么說的話,實際上那一百五十萬兩白銀也不能隨意動用,還需要防備明年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或人為禍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