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中的士人們無不對我的學識贊嘆不已,無人不對我褒獎有加!
這些年來,我一直遵循臣子和子孫應有的禮節,行事穩重、不事張揚,即便朝廷重臣也都對我贊賞有加。
然而如今,獲封吳王的,竟然是大哥!
朱允炆用力捏緊拳頭,顫抖地拿起那碗熱面,一步步走出奉天殿。
返回東宮后,他憤憤地將那碗面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孩子,這是怎么了?不是去拜見老爺子了嗎?”
呂氏快步上前,看著朱允炆滿臉汗水的模樣,關切地詢問。
“娘!”
朱允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皇爺爺心里已經定了人選,定了!”
“什么?”
呂氏大驚失色。
“大明吳王,皇爺爺已經封出去了,給了大哥,只是還沒有正式頒旨。”
朱允炆聲音顫抖地說出了真相。
呂氏聞也愣住了,她強忍住心中的震驚,堅毅地道:“孩子,別灰心,既然還沒有正式頒旨,那就說明老爺子還未下定最終的決心,此刻,最重要的是不能喪失斗志,你要振作起來!”
……
秦淮河邊的小庭院。
廖家兄弟一大早告知朱懷他們要回去收拾行李搬過來。
朱允炆并不知道他們是要回東宮交接事務,便欣然同意。
隨著人丁增多,這個小院的空間顯得愈發狹小,他不由得思索,是不是該考慮購置新的住宅了。
“在想什么呢?”
門半掩著,朱元璋徑直走了進來,看見朱懷正陷入沉思,便笑問。
朱懷聞聲收回思緒:“老爺子,您今天怎么來得這么早?”
朱元璋笑著答道:“就是嘴饞了,想吃碗面,要有辣油的那種!”
朱懷心領神會:“好嘞,我這就去做!”
片刻工夫,一碗滾燙的寬面條出鍋,朱懷撒滿了胡椒粉,此時辣椒尚未傳入大明,只能以胡椒代替。
隨后,滾燙的熱油淋在面條和胡椒粉上,發出一陣滋啦聲響。
朱元璋站在一旁,像極了一個迫不及待的孩子,熟練地剝了幾瓣生蒜,端著大碗面走向院落,大口大口地吸食起來。
“真香啊!”
朱元璋用手背揩去嘴角的油漬,把最后一滴湯汁也吸得干干凈凈。
“我就喜歡這一口,可惜你小子不讓咱大清早喝酒。”
朱懷斜睨了他一眼:“這是為你好。”
朱元璋大概算得上是史上最為簡樸的皇帝,即便身居皇位,他仍然鐘愛故鄉菜肴,每一餐僅一葷一素,分量適中,從不浪費。
他并非做作,無論在朱懷這里還是皇宮之中,他的飲食習慣始終如一。
他憨笑回應:“明白,我知道你是真心對我好。”
揩凈嘴角的油漬,朱元璋隨口提起:“我已托人給你找了兩名護衛,就怕你小子受人欺負,身邊有人照應著。”
果真是朱元璋的一貫作風。
朱懷心頭涌起感激之情,然而兩人之間心意相通,過多的感謝話語也就不必贅述。
朱元璋望著朱懷,眼神中閃爍著深邃的智慧:“今天陪爺爺一起讀讀書吧。”
“啊?”
朱懷撓了撓頭,略感困惑,“讀書嗎?”
朱元璋含笑,眼中煥發著銳利的神采:“爺爺教你洞察國家大事!”
昨夜朱元璋抄錄的奏疏,此刻已然悄然握在手中。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