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劉三吾的眼睛慢慢睜大,其中閃爍著光芒。
他是一位純粹的士人,對學問的追求近乎癡迷的程度。
他眼中的光芒愈加強烈,最終熾熱如火。
盡管朱懷的觀點顯得頗為離經叛道,但在劉三吾看來,朱懷對道德經的理解深度,遠勝于他自己,甚至超越了眾多士人。
劉三吾突然站起身來,對朱懷說:“你這番論恐怕會在大明文壇激起軒然大波!”
沉吟片刻,劉三吾極為嚴肅地起身,宣布:“朱公子,我決定將此學說推廣開來。”
朱懷不明所以,心想你要推廣就推廣唄,跟我有什么關系?
正待發問之際,劉三吾按住雙手,神情莊重:“大明的士人們未必會接受,如果不接受,就會視其為離經叛道,詆毀圣賢,將會遭受萬世指責。”
“因此,我計劃先以自己的名義在大明文壇進行推廣。”
朱懷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位是在意名聲。
不過朱懷并不看重虛名,點頭表示贊同:“明白了。”
話語未盡,劉三吾再度插:“公子恐怕誤解了老夫之意,若此學術傳播受挫,老夫甘心背負萬般責難。”
“然而,若其成功,老夫決心——決心成為公子的弟子!”
劉三吾緊咬牙關,字字清晰地表明。
朱懷急切回應:“萬萬不可!先生身為翰林院大學士,國子監學子楷模,怎可屈尊拜我為師?”
劉三吾堅定地說:“唯有如此,士林階層才會愿意接受并承認,此學術理論實出自公子之手。”
“士大夫們皆有自己的尊嚴與傲骨,若我直接宣稱此學說源自你處,他們不僅不會相信,反而會對你加以指責和背后中傷,于你不利。”
“若能成功,你將贏得大明天下眾多士大夫的支持!”
朱懷愕然。
眼前的夫子,正以其一生的榮耀和讀書人的骨氣,竭力提升朱懷的聲望!
朱懷難以揣摩,是否自己智慧有限,值嗎?
拿讀書人的名譽和未來前程作賭注,只為一個看似虛幻的學術理論?
朱懷所不知的是,在古代,每一次圣賢論的誤讀,都是士人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去驗證的!
自初識劉三吾起,朱懷便對其頗有好感。
但那僅是憑借他借由后世記憶,客觀評價劉三吾而已。
今日,他目睹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劉三吾,一位真正的道德君子!
他親身見證了,那流傳久遠的華夏士大夫精神,無所畏懼、無私奉獻、堅毅不屈!
正是這樣的精神,使大明能夠屹立于世界巔峰,帶著無比驕傲的目光俯瞰周遭列國!
這是一種專屬于華夏的文人士子精神!
正因為這種精神,在外敵頻繁侵犯,鐵騎踏破華夏疆土之時,我們的文化薪火得以延續不斷。
也正因為這種精神,在北方異族屢次南侵之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面對屠殺,卻始終堅韌不屈地抗爭。
這種精神也許不易被理解,卻不可或缺,且已深植于我們數千年的基因血脈之中。
從魏晉風骨到衣冠南渡,從大唐盛世到大宋雄風。
這種精神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它是留下忠誠之心照亮歷史的文天祥,是懷抱幼帝投海的陸秀夫。
是崖山十數萬軍民集體投海殉國。
是守護北京城的于謙,是剛直公正的海瑞,是以典史身份堅決不降的大明忠臣閻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