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老家正是壽州府,她父親目前還在壽州,并未來到應天。
趙檀兒也曾多次寫信詢問,卻一直沒有收到回復,因此對壽州府的事情分外掛念。
“怎么回事?”
趙檀兒緊張地追問。
朱元璋說:“壽州府糧食短缺,朝廷緊急調撥過去的首批十五萬石糧食,僅僅維持了三天,現在幾乎就要消耗殆盡。”
說到此處,朱元璋稍作停頓,臉色變得更加陰沉。
朱懷明白,實際情況可能比這更加糟糕。
朱元璋接著說:“壽州府的商賈,那些糧食大戶,正在囤積糧食,即使朝廷借貸,他們也堅決不肯放出,他們在等待高價出售,企圖趁國難發財!”
聽聞此,趙檀兒臉色劇變:“那,那朝廷為何不去周邊州府借糧調撥過去呢?”
畢竟那是她的家鄉,她的父親以及眾多親人此刻可能都身陷困境,趙檀兒怎能不焦急萬分。
朱元璋無奈地嘆了口氣,疲憊地揉了揉額頭道:“周邊所有州府的糧食儲備僅夠供應各自轄區內的百姓,無法輕易調撥過去。”
“如果為了救援壽州府而動用了他們的糧食,恐怕下一個遭受災害的就是他們!”
趙檀兒急切地問:“那朝廷繼續調撥糧食過去不就行了!怎么能眼睜睜地看著壽州府的百姓挨餓受苦!”
朱元璋搖頭:“太倉現存的糧食僅有二十萬石。”
他緊咬牙關,臉色陰郁至極:“這批囤糧的商人,實在罪無可恕!他們仗著人多勢眾,認定法不責眾,竟不顧道德廉恥,一心只想賺錢,多么可惡至極!”
趙檀兒焦急得眼圈泛紅,央求道:“老爺子,您快去請求皇上撥糧吧!”
朱懷面色沉重,皺眉沉思片刻,斬釘截鐵地說:“不行!”
趙檀兒愕然望著朱懷,從未見過這個男人如此嚴肅認真的一面,一時之間有些不太適應。
朱懷注視著朱元璋,道:“即使是朝廷調動二十萬石太倉糧食,也無法維持壽州府多少時日,這批糧食絕不可輕易挪至壽州,此舉非但不能拯救壽州百姓,反而是將他們推向更深的困境!”
朱元璋贊同地回應:“確實如此,這是壽州府最后的一線生機,只要糧食不被調走,百姓尚存一線希望,一旦調走,他們的希望便會徹底破滅。”
“大孫,你現在明白為何我要說商人寡情了吧?這群背棄根本、喪盡天良的事情,他們都做得出,真是一幫該受嚴懲的敗類!”
朱元璋憤慨不已。
朱懷繼續分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商人逐利,這是其本性所在。”
“正如您所說,這一群體身居社會底層,往往無需顧及道德約束。”
“然而,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此,我們不應單純譴責商人,而應從他們身上找到解決當前危機的突破口。”
“他們擁有糧食,只要釋放出來,壽州府的危急就能得到緩解。”
“但是,如何才能操控他們,令其主動拿出糧食呢?”
朱懷自語中,將所有條件、資源、形勢、問題、策略,全部匯集于口中,逐步剖析。
趙檀兒欲又止,卻被朱元璋輕輕按住。
朱元璋欣賞朱懷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態度,老朱家的人,在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時,都不會消極抱怨!
趙檀兒抬眸,望向朱懷那張嚴肅專注的臉龐,她突然感到這個男人身上正散發出一種難以名狀的魅力,深深觸動了她的內心。
這是一個男人,在處理國家大事時所展現出的無畏與果斷!他未曾退縮,而是勇往直前,仿佛整個壽州府的命運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的神態宛如一位運籌帷幄的智者!
趙檀兒心跳加速,砰砰作響。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思,朱懷低語:“商人追求利益,那么,我們可以利用經濟手段撬動他們!”
他慢慢抬起頭,發現朱元璋和趙檀兒都在專注地盯著他。
“哎?你們這是……”朱懷疑惑地看著兩人。
趙檀兒低頭,面頰微紅:“沒,沒什么。”
而朱元璋則略帶疑慮地審視著朱懷:“你剛才說什么?你有辦法解決壽州的問題?”
朱懷肯定地點點頭,答道:“是的,我有辦法!”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