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他思忖之際,只見朱元璋身穿粗布麻衣,肩扛一把大刀,模樣猶如一名戍衛。
朱懷啞然失笑:“老爺子,您這是又玩哪一出?”
朱元璋手握戰刃,步履堅定地走向朱懷,順手將刀置于門墻角落,大大咧咧地在門檻上落座。
朱懷見狀,深知這位老爺子本色依舊,便也緊隨其后,在門檻邊坐下。
這一幕,勾起了朱懷對后世與自家祖父在鄉間門檻共話家常的記憶。
朱元璋含笑而視,贊許道:“不錯嘛,挫敗了番邦的傲氣,為我大明爭了顏面!”
朱懷摸了摸頭,謙遜回應:“這哪算什么爭顏面,不過是隨口對了幾句詩聯,真不算什么大功勞。”
朱元璋神色嚴肅起來:“小子,外交之事無小事,當時那種情形,你覺得不算什么,但若此事未能妥善解決,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么?”
朱懷臉色微變,回想起了詹徽提出的解決方案。
朱元璋面色嚴峻,厲聲道:“一旦事涉外交,必要時當斷則斷,滅口處置!”
朱懷聽聞此,心頭不由得一陣震動。
朱元璋放緩語氣,語重心長地說:“是不是感覺太殘酷了?政治就是如此,不必心軟,這沒什么值得同情的。
我大明的國格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你知道為何我國如此強大嗎?”
朱懷疑惑反問:“為何呢?”
朱元璋拍了拍身邊的寶刀,高聲疾呼:“我大明之所以如此強盛,全憑此刀劍拼殺而來!我大明就是一個如此強大的帝國,事實如此,講那些禮義廉恥有何用?暗中除去敵人,維護我大明的尊嚴,又有何不妥之處?”
“別認為這是卑鄙,你要明白,我國億萬漢民在這片土地上飽受元朝暴政壓迫已久,許多人已經失去了站立的勇氣。”
“我們要重新喚醒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必須堅守國格,即使采取極端手段,也要捍衛屬于我大明的榮耀!”
朱懷聞,神情頓時莊重起來。
他注視著眼前這位雖已垂暮卻依然堅毅無畏的老人,心中不禁生出由衷的敬仰之情。
自胡人南侵,歷經靖康之恥,再到后來滿清入關,一代代漢人被異族鐵騎踐踏得喪失了太多的民族自信。
甚至到了后世,有些人更是諂媚洋人,忘記了我們的祖先也曾擁有一個鐵血剛強、絕不向任何外來勢力低頭的強國!
朱元璋眼中流露出一絲輕蔑與鄙夷,對朱懷道:“黃子澄那樣的蠢材,他不明白,他的一時沖動會造成多大的禍患。”
“這樣的人,讓他教書育人尚可,若要他治理國家,絕對不成!”
朱懷表情莊重,應聲道:“我明白了。”
朱元璋愣了片刻,繼而放聲大笑,笑罷后挽起褲腿,露出一道長長的刀疤。
朱元璋平靜地道:“他為何對我如此敬畏?因為這是我一刀一劍拼殺出來的成果!小子,你以為我只會處理政務嗎?我為何對用兵之道如此熟稔?這一切,都是我在戰場上一刀刀拼殺出來的經驗!這疤痕,是我至正十四年攻打滁州時,被元軍砍傷所留下的印記!”
“那時詹徽在做什么?不過是在皇上面前做一個隨軍書記官,毫無作用的小角色!和我相比如何?”
朱懷看著朱元璋那醒目的刀疤,心中五味雜陳。
朱元璋眼神深沉地教導:“小子,要想贏得別人的尊敬,在戰亂時期要有勇有謀,太平盛世則要有深思熟慮的大局觀,成大事者不拘泥于瑣碎小事。”
“我為何說占城國的事解決不了就要滅口?道理就在于此!詹徽也是從戰場上走過來的,想必他也曾跟你提及過滅口之事吧?”
朱懷愣了愣,然后點了點頭:“是的。”
朱元璋豁達一笑:“不管怎樣,你的表現很好,只是你對付黃子澄的手段,顯得有些小肚雞腸。”
“讓一個翰林院學士為你牽馬,實屬不必,黃子澄那樣的人物,如果不是走了狗屎運,我可以肯定他一輩子都難有出頭之日。”
“你不同,無需跟他一般見識,當你站的高度夠高時,再去看這些人,就如同看一群跳梁小丑。”
朱懷并不贊同:“君子不應記隔夜仇,處在何種位置,就應當采取相應的方式行事。”
朱元璋聞愣了愣,隨后釋然,確實,如今這孩子身為商籍,這樣的報復方式倒也并無不妥。
“不過老爺子,你這些經歷,讓我想起了皇上,你過去的這些事跡,與他老人家頗有幾分相似。”
朱元璋聞一驚,方才講述得太投入,似乎不小心說漏了嘴。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