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聽了,回應道:“原來如此。”
兩人交談了一會兒后,朱元璋重新坐回太師椅,繼續批閱奏疏。
此刻擺在眼前的是一份來自戶部的奏折,詳述了工部上半年的開銷情況。
朱元璋略顯遲疑地停下了筆,眉頭緊鎖。
“我記得,去年工部上半年的花費不過七十多萬兩白銀。”
朱懷仔細一看,工部這半年的開支竟然達到了一百萬兩以上,這讓朱元璋猶豫不決。
朱懷推測道:“會不會是壽州府災后重建投入過大導致的?”
朱元璋搖搖頭:“即便壽州府遭受大面積災害,修建房屋能花多少錢?不至于增加三十萬兩的開銷。”
片刻后,朱元璋臉色轉冷。
“會不會存在貪污舞弊的情況?”
工部作為最容易滋生貪腐的部門,負責全國大部分的工程項目,其中最容易出現貓膩。
朱懷提議:“那要不要徹查一下?”
朱元璋嘆了一口氣:“整個工部的賬目,匯集了大明十四布政司的所有財政收入。”
“布政司之下又有各個州府。”
“要想查明真相,何其困難,都察院人手有限,縱使耗盡一年光陰,也無法徹底理清州府縣各級財政狀況啊!”
自前年起,朱元璋心中就有種莫名的感覺,總覺得賬目存在問題,卻始終無法找到突破口。
朱懷沉思片刻,向朱元璋提議:“是否擁有各州府詳盡賬冊?只需一本作為參照即可。”
朱元璋注視著朱懷:“你想通過篩查的方式來查找問題?這項工作量巨大,且難度頗高!”
堆積如山的繁復賬簿,即便是像朱元璋這般精明強干之人,翻閱起來亦感到頗為頭痛,每一頁記載的數據數量眾多,想要核查,從何處入手?
就算拋開朱元璋不論,即便是戶部要整理出這些數據,也需花費至少一兩個月的時間,更不必提進一步的審查了。
朱懷自信一笑:“不妨先拿來一本瞧瞧。”
朱元璋無奈攤手:“許多重要的賬簿,戶部已做封存處理,此刻深夜,戶部自然無法立即送來。”
“再說,即使交予你手中,又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間梳理清晰?”
朱懷思索了一下,向朱元璋揭示了他的想法:“我曾仔細研究過大量數據,發現一種規律,可用于識別虛假賬目。”
朱元璋饒有興趣地問:“什么規律如此神奇,只消一看便知真假?”
朱懷解釋道:“在現實生活中,以數字1為首位的數出現的概率大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推廣而,數值越大,以其為首的多位數出現的可能性就越低。”
“這個法則可用于檢驗各類數據是否存在篡改行為。”
朱懷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語,將這來自后世的知識傳授給朱元璋。
朱元璋瞪圓了雙眼:“你的意思是,賬簿中的首位數字,并非均勻分布,反而是首位越大,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小?”
朱懷肯定地點點頭:“大致就是這樣,既然目前尚無明確線索,不如試一試這個方法。”
朱元璋贊同道:“行,總比毫無頭緒好。”
他雖覺得這種方法有些離奇,但也不忍心潑冷水打擊孫子的積極性。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