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訥面色驟變,趕忙跪倒:“臣絕不敢!”
朱元璋的聲音透出一絲寒意:“你說藍破虜擅自更改他人戶籍,朕問你,他是否越權行事?”
孔訥硬著頭皮回應:“是……是的。”
朱元璋冷笑一聲:“那朕再問你,如何看待無煙煤之事?”
孔訥連忙答道:“此乃利國利民之大業。”
朱元璋點頭:“既然你也贊同,那么朕再問你,若有人無私貢獻出無煙煤,解救朕的百姓于水火,朕是否成了忘恩負義之君?”
孔訥臉色劇變,心頭亂作一團。
臥牛山竟是座無煙煤礦?
他還未來得及細想,朱元璋又繼續追問道:“壽州之困,你所說的那位商籍男子,力挽狂瀾,救了壽州百姓,朕是否也是忘恩負義之君?”
“朕是否老邁昏庸,竟至如此境地?如此大功,藍破虜將其賜予士籍,難道于禮法不符嗎?”
“你來告訴朕!”
孔訥感到一陣窒息。
怎、怎的壽州之困,也是他解決的?
不是皇上自己的計謀嗎?
仁義道德,這是清流們最愛占據的道德高地。
盡管他們平日無所作為,但在宣揚諸如愛民如子之類的論時,幾乎全由他們主導。
孔訥作為翰林院推選出的先鋒,身為孔門后裔,一直是道德的象征,甚至可以說,即使他自稱孔道德,也不會有人質疑他。
可現在,他慌了。
他竭力穩住心神,深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冷靜應答,卻悲哀地發現,原本約定好共同挺身而出的朋友,此刻都選擇了沉默,竟無一人站出來為他辯護。
眾人并非不愿為孔訥辯護,實在是他們都被朱元璋透露出的這兩個消息震驚不已!
大殿內此刻靜得出奇!
靜寂無聲,唯有心跳回響!
藍玉、何榮、傅友德等一干淮西將領們,則悄然交換著眼神,各自從對方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掩飾不住的狂喜之情!
皇上開始出手了!
正一步步把朱懷引至眾人視線焦點!
這簡直是天賜的好消息!
文官一側,詹徽不動聲色地暗自歡喜,傅友文則專注地凝視著詹徽,仿佛在揣摩他心底深藏的關于朱懷的秘密。
不少人內心震動不已,疑惑之處在于,身為普通商賈的朱懷,是如何得以向朱元璋進獻計策的?
倘若那無煙煤的產業可以查證歸屬于朱懷,那么壽州解圍之策,朱元璋又是如何得知的?
就算設想朱懷是通過官府渠道向皇上獻策,這份足以改寫命運的巨大功勞,為何皇上在眾多官員面前一直只字未提,直至今日才略微提及?
這其中的曲折離奇與不可捉摸,讓人難以接受。
更令人困惑的是,他們實在猜不透朱元璋此舉背后的用意。
“皇上,微臣知罪。”
孔訥緊張地囁嚅道。
他早先就覺得朱懷非同尋常,今日皇上的話語無疑證實了他的猜測!
那個朱懷,必定與皇上之間有著某種難以表的聯系!
此刻認錯,總比將來被皇上算計致死來得明智!
孔訥明白,在皇上眼里,他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過是實現其目的的一枚棋子而已。
至于翰林院內的其他大儒們,他們想要怎樣就怎樣吧,孔訥絕不會再和他們同流合污了!
此事一旦處理不當,只怕會有性命之虞!
朱懷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無疑是極為重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