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默默地低下頭,嘴唇動了動,最終發出一聲無奈的嘆息。
“你小子,說話這么大聲干什么?咱的耳朵又不是聾的!”
聽到這話,朱懷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過于激動了。
尤其是對于這群倭寇,他的內心始終無法平靜下來。
明明明朝的實力如此強大,為何洪武皇帝卻始終不對倭寇采取軍事行動呢?
這個問題讓朱懷百思不得其解。
自宋代起,我國的造船技術就已經領先世界。
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在鄱陽湖水戰中,陳友諒麾下的水軍戰船高約十幾米,共有三層,頂層可以馳馬傳令。
戰船上還包覆了鐵皮,裝備了各類火器,包括火銃和火炮,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鐵甲巨艦。
擊敗陳友諒后,這些戰船的工匠及圖紙均成為了明朝的財產。
正是這些造船圖紙,為后來鄭和下西洋乘坐的大明寶船提供了建造技術。
而且現在明朝的火力也不容小覷,擁有虎蹲炮和火槍等武器,若能將其配備到船只上,小小的倭寇怎會成為威脅?
朱懷實在是想不明白,既然明朝有這樣的實力和武器裝備,為何洪武皇帝仍然選擇對倭寇視而不見呢?
朱元璋緊緊地注視著朱懷,開口道:“對我們大明來說,真正的心腹大患一直在北方,那些倭寇只是偏遠荒蠻之地的小角色,他們擅長躲藏在沿海各個島嶼中,打了又來,消滅不盡,就像野草一般,總能找到生機重新冒出來。”
“當年隋煬帝三次攻打高麗,耗盡了國家的實力,直接把大隋的經濟給拖垮了。”
“為了這樣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勞民傷財、興師動眾去遠征實在是劃不來。”
朱懷想要回應,卻忽然間感到一陣無力。
在老爺子看來,大明當前最大的威脅依然在北疆,因此將兵力和財力集中在北疆進行國防建設的基本策略并沒有錯。
朱懷并未和老爺子爭論,但這不代表他會贊同!
終有一天,只要有機會,他一定要徹底消滅這群人,一個不留!
看著久久難以平靜的朱懷,朱元璋說道:“你的愛國情懷固然很好,但我們確實不應該在東海之上投入太多的財力。”
朱懷應了一聲,興致不高地說:“雖然朝廷已經解除了海禁,但仍會有倭寇跑到東南沿海騷擾,總得給他們一點震懾才是。”
朱元璋疑惑地看著朱懷,問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朱懷解釋道:“海外有許多未知的事物,比如紅薯這類產物,老爺子你就沒想過向皇上提議,讓大明派人出海探索一番嗎?既可以見識各國的風俗地貌,也可以展示我們大明的強大國威和技術領先。”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