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當時翰林院尚不受高度重視,但從永樂年間開始,大明朝廷有了不成文的規定:非翰林不可入閣。
這位年輕的翰林院編修聽說有人侮辱翰林的清貴地位,不由得勃然大怒。
他走到人群中宣布,有一對男女在梅林那邊貶低翰林院,以此炫耀那男子的才學。
徐膺緒和徐增壽對此感到驚訝,詢問是誰如此膽大妄為。
翰林院編修回答說只是一對私下約會的男女而已。
徐膺緒不愿惹麻煩,只想與在場的文人結交,而徐增壽卻喜歡湊熱鬧,豪爽地說必須去教訓一下這兩個狂妄之人。
旁邊有人插嘴,稱那對男女不過是狗男女,提出去看看對方到底有什么能耐敢口出狂。
然而,朱懷和徐妙錦并未意識到他們隨口說的話會引起別人的嫉妒。
事實上,很多文人都具有多疑和相互輕視的心理。
對于那些辛辛苦苦考上進士或者只是勉強成為舉人的文人來說,他們多年的心血在徐妙錦的話語中似乎變得一文不值,更別提她話語中還流露出對他們這一群體的蔑視之意。
什么叫做不屑與我們一起?
你以為你有資格融入我們的圈子嗎?
又憑什么說我們會感到慚愧呢?
你得有多大的本領才能大不慚地說出這樣的話?!
此刻的梅林內,各種梅花爭奇斗艷。
徐妙錦提起裙子輕盈地奔跑。
"你頭上的花兒戴偏啦。"朱懷提醒她。
"而且還是黃花,看起來有點像辦喪事的感覺。"
徐妙錦瞪了他一眼,反問道:“那粉色的梅花怎么樣?”
朱懷回答:“還可以吧。"
徐妙錦微微瞇眼,看著朱懷說:“你能幫我把花插在發髻上嗎?我自己看不見,也沒法弄。"
朱懷答應道:“沒問題!"
接著,他就摘下一朵粉色梅花,站在徐妙錦面前,把手伸向她的秀發。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的梅樹林傳來一陣悉悉索索的腳步聲。
徐膺緒和徐增壽來到了。
人臉映襯著梅花顯得格外紅潤。
盡管并非春天,但這兩位青春年少的男女站在梅花叢中,更是增添了幾分別致的色彩。
朱懷比徐妙錦高出一頭,順手摘下一朵花,打算幫她插在如瀑般的長發上。
冬日午后的陽光溫暖地灑在朱懷和徐妙錦的臉上,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和諧。
然而此刻,梅林外的青石板路上傳來一陣腳步聲。
聲音由遠及近,很快來到了兩人面前。
一位舉人指著徐妙錦和朱懷說:“就是他們!"
徐增壽像湊熱鬧似的走過來,臉上仿佛帶著“我就來看看這對男女是誰,口氣這么大!"的表情。
不過,當他剛走近,臉上的笑容就開始凝固,愣在那里,就像被定住了一般,一動不動。
徐膺緒則漫不經心地走過來,說實話,他認為這些讀書人都有這樣的通病,芝麻綠豆大的事情也要上綱上線,非要爭個高下不可。
有什么意思呢?
徐膺緒慢悠悠地走到徐增壽面前,眼皮低垂,甚至懶得去看這場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