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輪酒過后,各地藩王紛紛上前給朱元璋敬酒,此刻朱元璋已經有了些醉意。
隨后,便輪到了臣僚們敬酒。
鐵鉉和解縉相視一眼,各自端起酒杯,首先向秦晉二王敬了一杯。
對于朱元璋這位老爺子,這些臣僚還不夠資格去親自敬酒,那是朱元璋的兒子們該做的事情,他們這些臣子是不會那么不懂規矩的。
在向秦晉二王敬完酒后,他們來到了朱棣面前。
"燕王殿下,下官解縉、鐵鉉在此敬您一杯,您戍守邊關辛苦了。"
朱棣豪放地回答:“好!"
他拿起酒杯一飲而盡,看著解縉和鐵鉉問道:“聽說你們二位在北疆有些名氣,最近是要去南疆任職嗎?”
這并不是什么秘密,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
但是大家都認為解縉和鐵鉉是因被貶官而去交趾那個貧瘠的地方,為何老爺子會讓這兩個人去那里經營呢?
解縉點了點頭:“嗯。"
朱棣爽快地說:“解縉你可是不得了的人物,洪武二十年的解元,未來前途無可限量啊。去南疆對你來說確實有些屈才,這樣吧,今天我就替你倆求個情,向父皇要點人手,讓你們陪我一起治理北疆,怎么樣?”
在朱棣看來,這樣的恩惠足以讓解縉和鐵鉉感激涕零。
他當然聽說過這二人的才華,若能將他們收入麾下,將來將會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特別是解縉這樣的文人儒士,正是朱棣迫切需要的力量。
解縉微笑著說:“感謝燕王殿下的厚愛,只是我等身份低微,哪里配得上與燕王一同治理北疆呢?這北疆,有皇上坐鎮,用人之事自有皇上的全局考慮。"
朱棣逐漸意識到,解縉似乎在給他使軟刀子,話里話外好像暗示北疆就是燕王的地盤,可能會引起父皇的猜忌。
不過朱棣并未生氣,只是笑著回應:“此甚是。"
然而此時朱棣內心已在暗自咒罵:“這群狗一般的儒生,心眼太多了吧!我又沒得罪你們,為何要來給我潑臟水呢?”
鐵鉉也笑了:“多謝燕王殿下的抬愛,我等實在受之有愧,我們也算不上是什么人才。倒是燕王殿下身邊的張玉張指揮才是真正的人才。"
“張指揮僉事,原本只是個小兵,但他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晉升到了指揮僉事的位置,他在行軍打仗方面的表現確實英勇無比,可見燕王的眼光獨到,身邊的這些將領真是幸運兒。"
朱棣微笑著瞥了鐵鉉一眼,終于說出了一句讓人聽著舒服的話。
然而緊接著,鐵鉉的話題突然轉變,他向朱元璋拱手行禮并提出建議:“稟告皇上,微臣提議將張玉的兒子張輔調入五軍都督府,以此來彰顯皇上的恩德,并安撫邊境軍隊。"
朱棣聽到這個建議,笑容立刻消失了。
接下來,鐵鉉開始大力贊揚張玉,朱棣起初并未覺察有何不妥,但現在,他的臉色逐漸沉了下來,顯得極為難堪!
周圍的人可能完全看不出鐵鉉的真實意圖,甚至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他在幫助燕王。
但朱棣內心的苦楚只有他自己清楚:張玉確實是他的得力干將,但張輔卻在應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