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神色復雜交錯。
文豫章全家遭遇錦衣衛的血洗噩耗,猶如暴風驟雨般,僅僅一日,便席卷大明朝廷的各個角落。
在場者,無人不知曉文豫章全家慘遭錦衣衛滅絕的事實。
群臣神情皆顯凝重。
即使回溯至十二年前,當胡惟庸案橫空出世之時,那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恐懼也未曾如斯沉重。
蓋因其時,雖是黃帝大肆殺人,但皆以謀逆的名頭先行,爾后才痛下殺手。
而今,文豫章的命運,則全然不同。
文豫章在沒有任何預兆之下,便遭錦衣衛屠戮全家,此乃開國以來的第一次。
諸位臣工均感心中不安,焦慮萬分,默默立于殿中,靜候朱元璋發話。
高坐龍椅上的朱元璋,目光如鷹隼一般凌厲,掃視著殿下肅立的群臣。
在這沉默之中,他的凝重目光令眾文武官員都不敢輕易抬首,與之直視。
經過二十五年的沉淀,老人家周身散發的威懾力日益強盛。
這,是朱元璋一手一腳拼湊出來的功績!
“朕聽說,在這南京城內,發生了一起極其惡劣的殺人事件。”
老人家談無波,語調平緩,卻讓人不由毛骨悚然。
一甫落,那股殺伐的氣勢已向殿內傾覆。
“京畿之地,乃朕眼前之所轄,竟會有如此駭人聽聞的慘案案件,朕真是個不合格的黃帝呀。”
殿堂之上,百官齊齊拱手:“微臣誠惶誠恐。”
朱元璋微微嗤笑:“你們何需如此惶恐,自己家的小子、親眷并未遇難,等真有那一天來臨,才會真正恐慌吧。”
這不經意間的話語,頓時令群臣心驚肉跳。
不少官員冷汗直冒。
他們最為害怕的是老爺子可能會借助此事發起一場清查風暴。
眼下群臣無法揣摩老爺子的真實意圖,唯有焦急等待,心臟懸在半空,緊張到了極限。
“楊愛卿,該你說說話了。”
“你身為刑部尚書,已經過了三天,調查也該有個結論了,來談談你的發現。”
昨天剛剛接過案卷的楊靖聞聲,連忙抱著芴板出列。
“臣,刑部尚書楊靖,叩見萬歲,吾皇萬歲。”
朱元璋皺眉:“少廢話,有話快說!"
楊靖忙應聲:“遵命。”
“經微臣核實,此次京城米釀胡同的案件,犯人為民籍商人朱懷。”
諸大臣靜心聆聽。
對于朱懷行兇一事,多少有所耳聞。
“此案起源在于,兵部侍郎文豫章的獨生子企圖劫掠犯人的未婚妻,朱懷一路追蹤至米釀胡同的第七座府邸,找到了文伯祺。”
楊靖快速地描述了案件的過程。
他明白,無論是老爺子還是百官的關注焦點都不在于案發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