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4個鄉鎮每個地方調研半天,皇后鎮卻只呆了1個小時,書記就讓到下一站了。
石家鎮的創意農業也是比照網絡上的qq農場,搞的一個菜園子。平起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發展又落后,自然沒看法,也沒花到1個小時就結束了。金鑫鎮的特色加工業大致也差不多,幾個工人一個作坊,看了什么印象也沒有。
這兩個地方,曾家輝雖然覺得沒什么看的,但并沒有瀉氣,平起本來就這個樣子,早在他的預料之中。晚上直接到了漁灘鄉,他既不住鄉里,也不接見鄉上的干部,而是直接到了漁灘村居民家里,住進了一個叫楊光的村民家中。
楊光家從來沒有“接待”過這么大的領導,一方面不想接待,因為對當官的從來就沒有好印象;另一方面,又不敢不接待,從來都不敢得罪官員。何況別人主動來的,又不曉得是來干什么,非常不樂意的忙得不亦樂乎。
曾家輝命令道:“簡書記、羅主任,小鄭陪我在這里,其余同志包括駕駛員全到鄉上去休息,讓鄉上的領導好好招待一下你們。”
其他人明知曾家輝的話不友善,但也只得離開了。心想,也好,盡量對這個主躲遠一點吧。
晚上吃得非常是簡單,洋芋、紅苕,外加一盤泡菜,飯是大米加玉米面。楊光的家景實在不好,夫妻二人務農,父母都年近八十,3個孩子有兩個失學在家,1個才剛剛學會走路。
不過曾家輝吃得很開心,其他幾人也因奔波了一天,一點不挑剔的吃了個飽。飯后,曾家輝問起了農村基層的一些工作情況,楊光開始還有顧慮,生怕說了實話鄉里找麻煩,后來一想以前也沒縣上的領導來家里做過“客”,索性大著膽子如實回答了曾家輝詢問的十內個問題。
最讓曾家輝氣憤的是,從楊光口中得知,由于村里貧困,許多人家吃不飽、穿不暖,年青人和壯勞力就外出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和婦女在家操持家務,一些村干部和鄉干部就鉆了空子,成天到村里游蕩,眼睛盡是盯著這些留守婦女,哪家沒有男人就往哪家鉆,全村人是敢怒不敢。一時間,“干部下鄉忙,夜夜做新郎”的順口溜就傳了出去,男人們逢年過節回來一聽說這事,不是打女人,就是找干部鬧事,村里從來就沒有消停過。
曾家輝晚飯后到鄰家幾戶問了問,證實了楊光的說法。不禁大為光火,現在還有如此干部,百姓又豈能安生。
當晚,楊光安排曾家輝和小鄭在自已家,簡成雨和羅一松到隔壁張三家住宿,他自己卻和老婆在灶前靠了一晚。
想著楊光說的事,曾家輝一晚未睡好,腦子總在想著這些基層百姓是怎么過的日子。第二天早早就起了床,看到楊光夫婦在灶前的板凳上睡著了,心中酸楚之極。推醒了鄭志,拿出200元錢放到枕頭上,悄悄的出了門,打了個電話叫來簡成雨和羅一松,默默的走了。
他能想像得到平起縣的農村很苦,但實在想不到卻是苦到這步田地,還有他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氣憤事。他親自打了個電話給紀委書記唐正華:“唐書記,還沒起床吧?”
“曾書記,您起床啦?”唐正華確實還在床上。
“對不起哈,吵了你的早夢。”
“沒事,沒事,書記有何吩咐?”
“是這樣的,你聯系一下公安局彭局長,派幾個人與紀委一起查一查鄉村干部下村的違紀違法行為。據我所知,有的村里竟然流傳“干部下鄉忙,夜夜做新郎”的諺語,你們查一查是怎么回事,我要真實結果。如果屬實,你知道該怎么辦吧?”
“好的,我知道了。”唐正華掛了電話,心中很是明白,這事不用查也知道存在,只需要找出是哪些人,怎么處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