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手中緊握四百兩白銀,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
在這類封建社會中,唯有商賈才能這般迅速聚斂財富。
尋常百姓想要在短短幾日內賺取四百兩白銀,無疑是夢幻般的奢望。
即便是官府機構,一名七品官員,一年的俸祿不過區區三十兩而已!
既然自己已身處商籍,這點財物顯然無法填滿他的雄心壯志。
退一步而,依據系統的任務要求,十年內必須登基稱帝,若真走到那一步,招募兵馬所需的龐大開支必不可少。
朱懷暗自下定決心,不如直接將整座鹽山買下!
此刻他還能夠前往鹽礦山采集礦石,但倘若對方得知這座鹽山蘊藏豐富的鹽資源,恐怕屆時連采鹽的機會都不會再有。
朱懷思考片刻,遂朝著釣魚臺胡同的方向走去。
此處匯聚了不少文人士大夫的居所,其中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的宅邸也坐落于此。
釣魚臺胡同的第三座府邸之內。
“老爺,近日里,總有一位少年郎在鹽山那里拾掇石頭。”
管家為黃子澄泡上一壺清茶。
黃子澄的書桌上堆積著諸多文獻資料,他目前正肩負著教授太孫朱允炆學問的重任,同時還在主持編纂《元史》。
黃子澄正值三十多歲,身形略顯豐滿矮小,他在洪武十八年的會試中拔得頭籌,學識淵博。
如今又擔任太孫朱允炆的學業導師,可謂是朱允炆的恩師,前程似錦!
特別是在太子朱標去世后,黃子澄內心深處更是竊喜,盡管這種喜悅之情不能表露在外。
朱標離世,他的學生朱允炆即刻成為皇位欽定的繼承人,一旦先皇駕崩,太孫朱允炆繼位,黃子澄必將受到重用。
那時方可真正實現翱翔天際,暢游四海!
當管家提及此事時,黃子澄滿不在乎地道:“撿石頭就讓他撿石頭吧,那鹽山乃皇上賜予我的,以表彰我教導太孫學問的功勞。”
“那鹽山本就不適合種植作物,即便想出售也無人問津,不必在意。”
盡管鹽山是朱元璋賞賜給他的,但朱元璋似乎也意識到這份賞賜稍顯寒酸,故而特許黃子澄可自行處理,若能換取些許銀兩,倒也算是一種變相鼓勵。
話音剛落,府中又有一名仆人走來稟報。
“老爺,門外有個少年郎求見。”
黃子澄應了一聲:“是誰啊?”
“名叫朱懷。”
黃子澄在腦海中搜索一圈,并非皇室成員中的任何一人,便顯得頗為不悅地道:“若是隨便什么人都想見我,都要經過通報,我還如何靜心治學?打發掉就是了!”
“哦,這位少年郎,真是異想天開,我們老爺哪有時間去賣什么山。”
仆人心中嘀咕幾句,正欲去驅趕朱懷。
“等等!”
黃子澄喚住仆人,“那少年郎是來買山的?”
“正是,老爺。”
黃子澄揮手道:“罷了罷了,帶他進來吧,反正我此刻閑暇無事,不妨見見他。”
不久后,朱懷已然來到了黃子澄面前。
看著眼前這個體型圓潤矮小的黃子澄,朱懷心中不禁涌起一絲感慨。
正是此人,在建文帝繼位后力主削藩,從而引發了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最終落得個抄家滅門的悲慘結局。
裁撤藩鎮并無問題,然而這家伙竟然異想天開地勸說朱允炆先從小藩鎮著手削弱,宣稱此舉可先行剪除燕王、寧王這類實力強大的藩鎮勢力。
這若非出于一個滿腹經綸卻迂腐不堪的書生之口,怎會給出這般荒謬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