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暢快大笑,笑聲越發高昂:“沒錯沒錯!一家人就得團團圓圓,任何時候都不能骨肉相殘,這是至高無上的真理!大孫子你可得時刻牢記在心!”
聽見朱懷如此回應后,朱元璋滿心歡喜。
他拍拍腦門,說:“瞧我這記性!”
朱懷疑惑:“怎么了?”
朱元璋笑著回應:“我來時碰見趙家的女兒了,給你捎來一封請柬,我才想起此事。”
哦?
朱懷好奇地問:“趙檀兒?什么請柬?難道她要結婚了?”
砰!
朱元璋伸指輕輕敲了一下朱懷的額頭:“傻小子!凈瞎猜!她說的是要和你成婚!”
“哦哦,我想岔了。”
朱元璋搖頭輕嘆:“真是個糊里糊涂的小家伙,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趙家女兒的父親不是剛到應天府嗎?這喬遷之喜,怎能不熱熱鬧鬧地慶祝一下?”
“原本趙檀兒是要親自過來一趟,但我見她手中請柬眾多,便沒讓她多費周折,來來來,我們現在就過去!”
趙檀兒的父親本是壽州的兵馬使,盡管調任應天府也只是五軍都督府的一位指揮僉事。
此次宴會邀請的,既有顯赫的鄉紳貴族,也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吏。
朱元璋并不介意親自前往一探究竟。
朱懷點頭附和:“這樣啊,那我們這就走,等等,我們是不是應該準備點禮物帶過去?”
朱元璋樂呵呵地說:“準備什么禮物?這是喬遷,又不是添丁進口。”
“喬遷新居正需要用錢,我們過去直接送錢便是最貼心的。”
古時候對于喬遷之喜,是指搬入新居正需用錢之際,送上錢財最為合適。
而提及弄璋之喜,則是指慶賀他人誕下男嬰,此乃大喜之事,送錢則不合禮數,應當贈送如璞玉般的物品,寓意對方孩子擁有玉一般的品質。
朱懷略感尷尬地點頭:“原來這其中還蘊含這么多禮節學問。”
朱元璋笑道:“這不是當然的嗎?咱們大明就是個人情社會,這些道理你得明白!別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死書,那有什么用?咱們要做到既能治理國家安定社會,又能融入民間,與百姓談天說地。”
朱懷領悟:“明白了!”
朱元璋瀟灑一笑:“行了!咱們出發?”
兩人均非酷愛騎馬之人,祖孫倆難得默契地并肩步行,離開了府邸,沿著秦淮河畔緩行。
明朝時期的秦淮河,河水尚未受到污染,兩岸垂柳依依,因已值深秋,垂柳僅剩枝丫。
河邊有幾個老者悠然垂釣。
天色陰沉,似有雨意,此刻正是魚兒最愛咬鉤之時。
朱元璋駐足而立,看著老者釣魚,似乎并不急于趕往趙檀兒家,隨口詢問:“老哥兒,怎么樣,釣了多少?”
朱元璋向來親民,尤其與普通百姓交往,無論何人都能兄弟相稱,按他的說法,這就是深入民間,了解民生疾苦,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治理國家!
朱懷并未覺得祖父此舉浪費時間,而是安靜地站在朱元璋身后。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