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處,朱元璋眼神變得深遠:“如今我們大明擁有眾多猛將,無懼外敵!但倘若不能妥善處理百姓之事,那大明這艘巨船,遲早是會傾覆的!”
朱元璋不再駐足城門,攜著朱懷悄然離去。
祖孫二人在城內外閑逛了一陣。
朱元璋最愛街頭漫步,要知道百姓生活過得好壞,唯有親身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洞察。
他們首先前往糧鋪查看米價,從米價中可,就可以大致推斷出整體的物價水平。
店主告訴朱懷,一石米需一吊洪武通寶,約等于八錢白銀,而一石米大約有一百二十斤,那時的一斤是十六兩。
聽完后,朱懷表示這個價格還算公道。
朱元璋卻不以為然:“公道什么!”
朱懷臉色微紅,老黃頭性格直率,當著店主的面直批評,確實讓人尷尬。
朱懷擔心店主會生氣,正要替朱元璋圓場,卻聽見朱元璋繼續說:“賣得太便宜了!”
朱懷一愣,店主也愣住了。
隨后,朱元璋接著說:“谷賤傷農,撇開雪災和淮北水患不談,這兩年湖廣地區的糧食產量確實相當可觀。”
“但糧食豐收了,價格反而下跌,這對地里刨食的農民怎能算得上是什么好事?”
聽到朱元璋這番話,朱懷豁然開朗。
店主也對朱元璋豎起了大拇指:“老太爺真是見多識廣,說得實在在理!”
兩人又來到了綢緞莊,人一旦填飽肚子,便會開始追求穿著打扮。
綢緞生意同樣能衡量出百姓的情況。
人一旦填飽肚子,有了余錢便會開始追求穿著打扮。
朱懷與店鋪掌柜閑聊了幾句,得知這兩年京城購買絲綢的人確實在增多,但大多是富貴人家,一般百姓僅在婚嫁時才舍得破費購置。
“掌柜的,近來生意怎么樣啊?”
朱懷主動問道。
以前這種開場白通常由朱元璋引出,但最近朱元璋很少主動說話,更多的是讓朱懷自己去提問學習。
朱懷舉止溫文爾雅,身著粗布麻衣,語間充滿親和力。
那掌柜笑著回應:“勉強糊口而已。”
接著頗顯無奈地說:“若朝廷允許商人穿戴絲綢,那咱這店的生意就不會這般艱難了。”
朱懷聞不禁咽了口唾沫,下意識地瞥了一眼身邊的老爺子。
禁止商人穿絲綢的規定正是洪武老爺子親自定下的,作為堅定的保皇派,他真怕老爺子聽了這話會突然發怒。
然而,老者似乎并無心思與其爭執,平淡無奇地道:“皇上雖有令,不讓商賈穿戴絲綢,但實際上他們私下里哪少穿過?天下黎民皆困苦不堪,他們身著華服,滿身珠光寶氣,百姓見了會作何感想?”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