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徽三人深表贊同,紛紛點頭。
朱懷環視眾人,提出:“那么,我進一步設想,驛站除了傳遞公文信件外,是否還可以為過往商旅提供住宿餐飲以及貨物儲存服務?”
詹徽眼前一亮:“若能為商旅提供住宿,無疑體現了皇上對百姓的恩澤,百姓必定感恩戴德。”
朱元璋嘴角上揚,微微點頭。
茹太素陷入沉思,然后質疑:“可是,您是否想過此舉一旦實行,豈不是會讓許多人認為朝廷涉足商業活動?”
朱懷搖頭反駁:“一封信件的價值何其重大,您應該清楚。平常您托人將信件送往遠方,難道不需支付一定的酬勞嗎?這算不算做生意呢?”
“我相信百姓不僅不會反對,反而會感謝朝廷,因為這是我們大明的民俗風情,是人情世故的自然流露,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情感紐帶,您覺得呢?”
朱懷的話音剛落,詹徽和傅友文都報以笑容。
甚至連朱元璋都面露微笑。
民間本就有這樣的習俗,幫人做事,怎能讓人空手而歸?
這不是貪腐,也不是敲詐勒索,而是朱元璋欣賞的那種淳樸民風。
茹太素聽后微微點頭:“嗯,老夫一時沖動,您的說法確實有道理。”
待三位重臣似乎沒有更多疑問之際,朱元璋方才開口:“好,你詳細說說,如何運作這個方案吧。”
朱懷胸有成竹地答道:“其實并不復雜。”
“以應天府為例,假設每月的第一天作為百姓投遞信件物品的日子。”
“那么我們可以將地域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驛站的驛卒分別負責相應方向的信件傳遞工作。”
“比如朝南方向,在蘇州府設立下一個驛站,同樣將驛站按照東南西北劃分區域。”
“一個驛站只需按類別將信件轉送到下一個驛站,由下一個驛站繼續向外傳遞。”
“如此由一點延伸至四面八方,全國范圍內的驛站網絡便會迅速構建起來。”
“此外,每個驛站安排幾名驛卒互相監督,有效防止有人借此機會中飽私囊或弄虛作假。。”
“信件到達目的地后,由當地百姓前來領取。”
“收信者付費取信,或是發信者在寄出信件時預先支付費用,均可。”
“如此一來,整個體系就構建完成了。”
“關于財物是納入稅收部門還是驛站管理,傅大人可自行權衡。”
此刻在場的均是朝廷重臣,他們非但不愚鈍,反而個個精明過人。
朱懷所并無晦澀之意,大多淺顯易懂,一經闡述,眾人即刻領悟。
聽罷,眾人都不禁眼中閃爍出異彩。
傅友文回應道:“朱公子提出的方案確有其可行性,但我尚有一疑,這收款方式該如何操作?”
此問一出,眾人立刻都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朱懷身上。
前頭討論的雖也是他們關切之事,但最關注的核心,終究還是與金錢相關。
當今朝廷財政緊缺,這一點無人不知曉。
甚至連朱元璋都不知何時已起身,手捧瓷杯在一旁靜觀。
朱懷思索片刻,給出了方案:“此事分兩步走,驛站業務包含住宿與郵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