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園坐落在應天府棲霞山腳下,離秦淮河有一段距離。
等到朱懷乘坐的轎子抵達梅園時,已是正午時刻。
今天是小年,許多文人墨客會在這一天相伴出游。
由于年關將近,無論是士人、農民、工匠還是商人,都難得有空閑休息。
農人們聚在一起閑談家常,而文人們則組成隊伍,高雅地討論歷史。
梅園中的梅花傲立寒冬,艷麗出眾。
徐增壽抱怨地對他的兄長徐膺緒說:“二哥,你說這大冬天的,你怎么突然心血來潮跑到這兒來了?”
“我們在家里待著,躲在屋里燒無煙煤取暖,不挺好嗎?”
徐膺緒瞥了他一眼,沒好氣地回答:“今天這里會聚集很多新科進士,你我不是答應過妹夫要來這里結交些朋友嗎?”
徐增壽愣了一下,仍舊有些不明白:“沒錯,妹夫是讓我們多結交文人,可這些都是新科進士,有些人還在翰林院修史,大多是些無權無名的小官兒,我們何必委屈自己的身份來這里?”
“再說,如果我們想要結交明朝的高級官員,那也得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對吧?這樣不是白白降低了我們的身份地位嗎?”
徐膺緒笑了:“你還是不明白。
你想過沒有,現在老爺子還在世,你能夠拉攏誰?那些位高權重的文官,資深的老儒者,你能爭取過來嗎?你以為你是誰啊?你不過是徐家的嫡四子,人家根本懶得理你,就算人家愿意搭理,也是去找大哥,跟你有什么關系?”
“退一步講,這些新晉的進士科官員,你現在看他們只是修史的小官,幾年之后呢?這些人可是明朝的重要力量啊!往后看,萬一老爺子去世了,位置沒有傳給妹夫,如果妹夫要逆襲上位,難道他不需要這些文官進士們為他正名嗎?”
“別小看了這些人,將來的大事就要靠他們去完成了!"
聽了二哥徐膺緒這一席分析,徐增壽豁然開朗:“二哥,我明白了!"
徐膺緒點了點頭:“這就對了。"
接著,他又問徐增壽:“聽說五妹提到,那個朱懷不只是認識李景隆,好像跟藍玉等人關系也不錯?”
徐增壽抓了抓頭:“沒錯!我發現那家伙真是不簡單,燕王一直讓我們重視他,是不是他其實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簡單?”
對于徐增壽的問題,徐膺緒沒有明確表態,只是點了點頭。
這時,徐增壽突然冒出一句:“二哥!你說我們讓五妹去和朱懷交朋友,萬一到最后反而弄巧成拙,五妹成了朱懷的媳婦,那我們豈不是虧大了?”
徐膺緒頓時愣住了,嘴角抽搐了幾下,哼聲道:“扯淡!五妹眼界高得很,怎么可能看得上朱懷?當初給她介紹貴族子弟她都不樂意。"
徐增壽回應道:“我只是隨口一提,再說了,俗話不是說得好嗎?好女怕郎纏,萬一那朱懷一直糾纏著五妹說好聽話之類的,五妹一時沒把握住,這可怎么辦?”
徐膺緒臉色漲紅:“你在這瞎說什么呢?那是你妹妹!你親妹妹!"
"五妹絕對不是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