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確認道:“正是。”
朱元璋含笑解釋:“你之所以認為這是小事,是因為你不熟悉大明朝廷的朝會制度。”
“每逢大型朝會,百官須于寅時上朝,夏季秋季倒還好,冬日里如何受得了?”
寅時,即現代所說的凌晨四點左右。
“都察院呈上的奏疏,看似細小無足輕重,卻承載著滿朝文武的心聲,既不可忽視,也不能置之不理。”
至此,朱懷才恍然醒悟。
理解了朱元璋的話語后,朱懷的眼神也變得莊重且敬仰。
盡管他是穿越者,擁有系統賦予的帝王智慧和歷史知識,但在治理國家、處理政務的具體細節上,他顯然還不夠成熟,至少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此,他并不避諱,坦然承認自己的不足,不行就是不行。
他思索片刻,提議道:“既然寅時上朝過于辛苦,是否可以根據季節調整朝會時間呢?”
朱元璋再次搖頭:“此事不可行。”
“治國理政要有規則,皇帝在這些事情上不應輕易妥協。
自上而來的恩澤,自古以來,士人們常雨水雷霆,均源自君恩。
調整朝會時間固然可以,但必須由皇帝親自提出,如此一來,臣子們才會心生敬畏,才會珍視這一恩典。”
朱懷始料未及,一份關于更改朝會時間的奏疏背后,竟蘊含著如此深厚的含義與權衡較量。
他徹底被朱元璋的見識折服,同時,他也對這個講究禮法的封建王朝產生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他終于意識到,要做一名皇帝,并非像電影小說里描繪的那么簡單,當真正踏入這個古老王朝的核心,他才明白,想要穩固江山竟是如此艱難,成為一位皇帝更是不易。
屋外暴雨如注,屋內一老一少,在昏黃的燈光下不斷探討、交流、深思、總結。
正如生命的傳遞,從垂暮之年傳至青春年華。
仿佛權力的交接,從這一代過渡到下一代。
東宮之內,暴雨依然未歇。
朱允炆托腮望著窗外,眼神中透露出失落與不甘。
他知道,今晚祖父并未回宮。
更令他知曉的是,祖父甚至把奏疏帶去了朱懷那里!
想到這里,朱允炆眼中逐漸燃起了憤怒!
曾經,這種特殊待遇,唯有自己獨享!
如今,他甚至連見祖父一面,都要煞費苦心!
他本以為自己已重新贏得祖父的關注,為何?
為何短短數日之間,祖父的態度又發生了變化!
朱允炆百思不得其解,亦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何錯。
“孩兒,還不睡?聽說晚飯也沒吃,快來喝碗燕窩湯。”
呂氏走過來。
在朱元璋不在宮中的時候,她不必再忍受那些堅硬難嚼的臘肉蘿卜。
“還在為祖父的事情煩惱嗎?”
呂氏的眼中帶著一絲慍怒,她同樣得知了朱元璋今晚未歸皇宮,甚至帶走了奏疏的消息。
“孩子,別多想了,先喝湯,剩下的交給我,娘自有辦法。”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