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凝視著呂氏,字字清晰地說:“我見到大哥了。”
猶如晴天霹靂,呂氏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盯著朱允炆,仿佛認為他在戲:“你說什么糊涂話?老大不是早在九年前就已經去世了嗎?”
朱允炆苦澀地搖搖頭:“我不知道,我也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皇爺爺近日頻繁離宮,似乎都是去找他,那人肯定就是大哥!他和大哥長得太像了!我也不明白大哥為何沒死……”
“娘,大哥回來了,我們就別再爭了,我爭不過大哥,絕對爭不過。”
話音未落,朱允炆臉頰上便挨了一記耳光。
呂氏瞪著他,厲聲道:“胡扯!”
“你已在深宮生活九年!老大走后,這九年是誰陪在你皇爺爺身邊的?是你!”
“別說外面那個人未必是老大,即便是又怎樣?你在東宮研讀圣賢學問十余年,他呢?就算他沒死,他又憑什么和你爭?你娘在這宮中步步為營、謹慎行事十余年,是為了誰?”
“兒啊,娘所有的期盼都寄托在你身上,你怎么可以如此輕易地自我放棄?”
朱允炆捂著臉,呆呆地看著呂氏:“可是娘,倘若爭不過,我們母子將會萬劫不復啊!”
呂氏痛心疾首地道:“不爭就能好了?想想朱允熥!他與老大可是親兄弟!這么多年來,我們如何對他的?如果老大真的回來了,他會不報復我們母子倆嗎?”
朱允炆的眼神逐漸迷茫,他素來缺乏主見,此刻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呂氏緊咬銀牙,冷冷笑道:“孩子!你現在身在東宮,近水樓臺先得月,從今以后,你要常去皇宮向你皇爺爺請安問候。”
“聽娘的話,現在親手煮一碗熱騰騰的面條,捧著面條去找你皇爺爺認錯,把你今日所做的事情全都悔過一遍,去向皇爺爺道歉!”
朱允炆應聲而答:“好,孩兒遵從娘親之意。”
正值仲夏六月,北方的天空仿佛更加熾熱。
嗖!
一支箭矢疾飛而出,精準地釘在遠方的靶心中央。
吁!
駿馬上,一位雄壯男子單手持韁,馬蹄揚起四十五度角,方才那一箭,正是出自他手。
此人身穿華麗錦袍,身軀壯碩有力,雙眼炯炯有神,濃黑的雙眉宛如兩把彎刀,懸掛在額下。
他的面容中流露著堅韌、自豪、傲氣以及無所畏懼的霸氣!
“好一手箭術!”
不遠處,一名僧人笑容滿面,拍掌贊道:“燕王的箭術真是日益精湛了。”
燕王策馬躍下,瀟灑地將弓箭隨手棄置一旁,走近僧人身邊,捧起茶碗痛飲一番。
“大師,我想,我們是否該開始籌備了。”
“王爺,請稍安勿躁,老皇上尚在,我們不宜輕舉妄動。”
“太子駕崩,能夠威脅您的人已寥寥無幾,我們只需耐心等待。”
這位被稱為燕王的男子,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
與他對話的那位僧人,是在日后名震天下,被譽為‘黑衣宰相’的道衍禪師,又名姚廣孝!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