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文立刻答應:“臣遵旨,臣告退。”
朱元璋叫住他:“等等,你說這紅薯生長在海洋彼岸,我們如果想看看大洋彼岸還有什么別的東西,該怎么辦?”
傅友文脫口而出:“回陛下,這事簡單,咱們大明派出一支隊伍出海一趟就行了。”
說著說著,傅友文的臉色變了。
他呆呆地抬頭看向朱元璋,只見老爺子面色陰沉,揮了揮手:“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臣告退。”
等到傅友文離開后,朱元璋的眼神才慢慢變得迷茫起來。
要出海就得造船。
造船則需要巨額的資金。
要知道,朝廷的寶船出海遠航,絕不僅僅是造一艘船那么簡單,它需要向世界各地的異邦展示出朝廷的強大面貌。
因此,船上必須配備軍隊、火器火炮,甚至還要準備馬匹、絲綢、茶葉等各種物資,這些都是龐大開支。
而萬一最終只是出去白跑一趟,什么也沒撈回來呢?
朱元璋是個注重實效的人,他心里并不愿意在這上面花這么多錢。
這筆錢省下來,足以養活明朝不少百姓,也可以用來抵御各種自然災害。
然而,朱元璋內心也十分矛盾。
如果真的像朱懷所說的那樣,海洋中滿是財富,那么這無疑是一條通往強大國家的道路!
但這需要冒險,需要朱元璋放手一搏,而他是個謹慎的人,這個決定已不再是他一人所能單獨作出的,必須依靠全體臣子集思廣益。
于是剛才,他對傅友文進行了暗示,也希望傅友文能在朝廷上為他說幾句話。
朱元璋沉思良久,最終拿起桌案上何廣義呈上的奏折,起身離開皇宮。
基本上每次早朝結束后,他在宮里停留的時間都很短暫,大多數時候他會前往朱懷那里。
冬日里的陽光,帶著慵懶舒適的金色光束,穿過窗戶灑落在書房的書桌上。
光影之中,仿佛有一些微塵無聲地翩翩起舞,漸漸地它們跳累了,慢慢飄落至地面,消失得無影無蹤。
朱懷的桌案上,擺放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既有前朝的,也有本朝的。
最近一段時間,老爺子時常會送來一些史料供朱懷閱讀。
朱懷對此樂此不疲,閑暇時他就喜歡坐在書桌旁,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悠然自得地翻閱史書。
對于其他人而,這或許是乏味枯燥的事情,但對于朱懷來說卻極有意義。
通過史書,他能看到昔日戰場上金戈鐵馬躍然紙上;
他能看到外族鐵蹄踐踏漢民族兒女的悲慘場景;
他能看到文天祥、范仲淹、霍去病、衛青等英烈的身影在陽光下指點江山、決斷殺伐!
他并不期待后代子孫都能記住祖先為了捍衛華夏河山流血犧牲的往事,但他希望,后世之人能稍微有點良知,別崇洋媚外,別辜負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片遼闊河山以及燦爛文化。
不要認為我們的文化不夠輝煌,有些人喪失良知去崇拜外國時,有沒有想過歷史上有多少英雄曾用他們的殘破戰車為我們守護著漢家文明!
千年后,誰能自豪地告訴全世界,自己的祖國擁有五千年文明?
除了我們漢家兒女,又有誰能?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