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和鐵鉉還想接著說什么,但朱懷已經出制止:“這個是明年下半年的戰略計劃,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上半年的戰略執行完畢。”
"這事咱們以后再討論。”
解縉和鐵鉉聽罷,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朱懷突然問了一句:“今年是什么時候了?”
解縉回答:“今天是臘月十三。”
朱懷點點頭:“還有半個月呢,你現在趕去云南也來不及做事,不如留在應天過年吧,踏踏實實地過個節。”
解縉欣然答應:“好的!”
他點了點頭。
朱懷繼續安排:“等到云南沐王府把交趾的財政、土地、人口等數據送來時,你要第一時間轉交給我,到時候我們再見面詳談。”
解縉滿臉笑容地答道:“行!絕對沒問題!”
朱懷抬頭看向窗外,發現天色已晚。
他提議:“今晚在這兒吃完晚飯再離開,我給你接風洗塵。”
解縉一聽很高興:“那真是太好了!能喝點小酒吧?”
朱懷笑著回應:“當然可以。”
這時,朱懷像是想起了什么,轉頭對鐵鉉說道:“剛才大紳告訴我你家的房子失火了,明天我就讓我父親通知皇上,先給你預支一筆俸祿,好讓你修理房屋,早點過個好年。”
鐵鉉一時愣住,臉上掠過一絲感動,鼻子不禁有些發酸。
鐵鉉出身并不算優越,他是個國子生,即國子監未畢業的學生。
國子監雖名義上是國家最高的學府,但其學生多是由各地推薦的監生,監生也因此有了做官的資格。
明朝初期的官員構成復雜,既有掌控中樞的淮人一派,也有淮人的死敵江南一派,此外還有投降大明的原元朝官員、貴族等人。
朱元璋胸懷寬廣,不僅任用元朝有才之人擔任大明官員,讓他們為新朝效力,還收納了許多戰斗力強大的蒙古騎兵,并將他們部署在北方邊境。
如著名的大寧都司朵顏三衛,就是一支由蒙古人組成的騎兵隊伍。
盡管他們是蒙古人,但對于大明王朝卻極其忠誠,在征討元朝殘部時總是沖鋒在前,無往而不勝。
然而實際上,大明朝廷內部的漢族官員雖然表面上不說,內心深處卻對這類人有所歧視。
而鐵鉉作為國子生,按理說這種非科舉出身的人一輩子做到一個縣的副職官員就已經是極限了。
但朱元璋卻破例提拔他做到了禮部給事中。
如今,朱懷不但沒有因為他的出身而輕視他,反而還請皇上預先支付俸祿給他。
這讓鐵鉉深感共鳴,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他立刻起身,眼眶泛紅,躬身道:“謝謝,朱郎!”
這次短暫的接觸,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鐵鉉第一次真正認真地認識到眼前的這位年輕郎君。
他有著遠大的格局,目光長遠,胸襟博大,能夠包容天下。
他的一一行,都透露出一位領導者內斂而不露的強大氣場。
這些特質如果沒有深入了解朱懷,一般人很難察覺。
此刻,鐵鉉愈發疑惑起來,他覺得朱懷絕不是普通的市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