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務副縣長朱景文說:“這個人不好理解,能干事是肯定的,也能惹麻煩。市長黃振江看了看朱景文。朱景文就知道市長會聽他的意見,這黃市長覺得朱景文說的話也很客觀,就說:“我同意老常后面那句話。他的確是一個能干事也能惹麻煩的人。但是,我們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只能干事還不夠。”
朱景文就連聲附和道說:“是的,是的。教訓呀!教訓呀!”
黃市長因為市里有個重要的會議必須馬上趕往市委開會,臨走時,握著常務副縣長朱景文的手說:“你們辛苦了。我知道,你們已經盡力了。我會馬上向省里匯報。你們河西縣在處理這個事件的善后工作中,還是想了許多辦法,做了大量工作的。”
朱景文說:“我與王縣長非常感謝領導的理解!”
送走了市長,縣長王強的心情好了許多,想這朱景文這個常務副縣長雖然有許多缺點,關鍵的時候還是很能處理問題的。他對李翰林的那番評價,說得恰如其分,既沒貶低李翰林,又把李翰林這個人說透徹了,話語之中絲毫不顯山漏水,這么個人,做出這樣的事也就正常了,與他縣長以及其他人無關了。
王強心里知道,市長黃振江是在維護他。在這種時候,市長還維護他,真是不容易。
他打電話給大振,很誠懇地向大振說明了自己的處境與心情,讓大振向章勛仁認錯,說那天,他心情不好,脾氣惡劣,因此,說話不經大腦,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希望他不要在意。大振這時,卻笑“哈哈”地說:“王縣長啊,你處在這個位置上我能理解。這么大的事,你受那么大的壓力……如果,你手里有把槍,把我斃了也是情有可原的。章老爺子是一個大事不慌的人,他很理解你,也把我一批評,熊得我抬不起頭來,接下來的事,章老爺子說,河西就是河西,依然是河西人的天下。但是,我們還是必須找到李翰林,還要做得更好,主要是給輿論一個說法,給市委領導一個說法,給那些外人看看,不管能不能找到李翰林,只要盡力,我們的責任也到了。”
接下來,省委來人了,主要是聽取淮河市委對于李翰林的失蹤一事的匯報。市長黃振江沒有參加這次市委常委會的匯報活動。市委書記洪炳南沒讓通知市長。在市委書記眼里,市長黃振江是一個很不識時務的人,他懂什么?如果沒有他洪炳南在省委領導面前替他說話,他將一事無成。第二個沒讓市長知道的主要原因,那是因為,在很多場合,市長黃振江總是站在李翰林一邊的,雖然,他只會往自己臉上貼金,不會刻意說李翰林的好話,但是,他還是擔心黃振江在省委領導面前說出欠考慮的話來。市長黃振江知道省委領導來過后,心里自然很不愉快。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次有上面的人下來,市委書記洪炳南總對他封鎖消息,總不讓他沾邊兒。他知道,市委書記洪炳南對他這個市長是有偏見的,他總也想做出點事兒讓市委書記洪炳南開開眼,讓他知道,他這個市長也是能辦大事的人。
當然,市長黃振江很清楚,他之所以很欣賞李翰林,那是因為李翰林很能辦事兒,自己每一次要辦成某一件事,總離不開李翰林,只有他為他沖鋒陷陣,他才能把事兒辦好,而且,在這個縣級許多部下里面,似乎也只有李翰林才心甘情愿為他沖鋒陷陣。
市長黃振江打電話給省里的老領導,談起市委書記恨不能對他的偏見,瞞著他不讓他見省委來的人的事兒。老領導就笑了起來,說:“這是好事啊!他不讓你參加,說明這事與你無關,你就更有理由躲得遠遠的。”老領導還勸他說:“這種事,不會有什么好結果,找到人是應該的,找不到人卻是不允許的。所以,你不沾邊最好。”老領導繼續在電話里安排說:“你自己該忙什么還忙什么。別讓這事干擾你,更別因為這事亂了自己的方寸。”
這位省委的老領導一番話,說得市長黃振江心寬了。每一次與老領導談話,他都有一種明燈高照的感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