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番思想斗爭的左相楊奉國道:"陛下若推行此策,臣會寫家書回祖籍,請同族全力支持!"
"愛卿有心了!"
興隆帝贊揚一聲,轉頭又道:"右相,你怎么看!"
"此策若早出五十年,臣必定全力支持!"
右相鮑青史抱拳俯首:"如今強敵環伺,若推行此策,天下官紳再生異心,敵國趁機進攻,國將不國啊!"
"嗯!"
這也是他的心思,興隆帝贊同點頭,沉聲定調:"此策作罷,不得拿到朝堂上,以免百官非議,鬧得朝局不穩!"
左相楊奉國蹙眉。
陛下一心求穩,國力持續衰弱,連荒人都不敵了。
現在推行此策,還能搏一搏。
再過十年八年,朝廷心有余力而不足,想推行也不行了。
"遵旨!"
眾人頷首!
興隆帝轉身欲走。
左相楊奉國攔住道:"陛下,朝廷稅賦如此,百姓又加不動稅了,朝廷必須想辦法。攤丁入畝不能推廣,拆墻搞夜市增稅總可以吧。邊陲不穩可以暫不推行,但太平區域可推行此策,請陛下恩準!"
"……準了!"
興隆帝微一沉吟應下。
國庫空虛,再不想辦法搞錢,真維持不住朝廷體面了!
右相鮑青史面無表情,工部、刑部、戶部尚書蹙眉。
此策在朝會討論數次,他們右相一派一直反對。
如今陛下同意,朝局定然以為,左相一派壓他們一頭。
很多中立朝臣只怕會站隊,壯大左相一派的力量。
不過再反對扯后腿,朝廷日子真快揭不開鍋了!
禮部、兵部尚書也一臉興奮:這一局左相一派勝了!
"陛下英明!"
楊奉國話鋒一轉:"趙為民獻策有功,該調回京城任職。"
興隆帝蹙眉:"內閣議吧!"
這態度分明不同意,內閣還能議出什么,楊奉國再度道:"請陛下啟用提出此策的童生王淵。"
"一個童生,若破格啟用,天下士子怎么!"
興隆帝面無表情:"他若真有真才實學,便以科舉考入朝堂效力!"
回頭讓影龍衛查查,找到背后隱藏的高人,發封詔書招到京城!
至于這個做傳聲筒的童生,還不值得他看一眼!
"遵命!"
楊奉國無奈退下!
以趙為民性情,推薦人才之前,必然詳細考察過。
只是陛下對他有成見,不信那小先生。
把小先生招入左相府,做一個智囊幕僚,屈才了。
不過若讓小先生科舉,最快也要三年,才能入朝為官。
哎,為了江山社稷,還是寫信請小先生出山吧。
……
翌日,九山郡城外。
"老爺,給口吃的吧!"
"老爺,你長命百歲、大富大貴,給個饅頭吧!"
"老爺,我家丫頭特漂亮,你出一貫就賣給你!"
"老爺,我愿賣身為奴!"
一群饑民攔住王淵馬車乞討,個個衣衫襤褸、瘦的皮包骨。
深秋天冷,他們只穿一件破單衣,大多赤著腳。
大虎一行人看的眼睛發酸!
一個月多前,他們比這群饑民,也好不到哪里去。
看著這些饑民,王淵蹙眉沉默。
胡夢瑩低聲勸道:"人太多了,我們管不了的!"
一過一線天饑民暴增,王淵一路施舍,散了近千貫錢。
讓這些饑民吃頓飽飯行,讓他們活下去太難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王淵嘆息閉目,放下車簾:"進城!"
看著神情憂郁的少年郎,胡夢瑩秋水美眸變得明亮。
一路上,兩人說話并不多。
不過道路顛簸,一路磨蹭下來,感覺都有些不一樣了。
大虎奉上富縣開局行商可持刀劍文書!
守備官接過眸光一凝,卻若無其事開口:"行商馬車,一兩銀子一輛!刀劍入城,一把一百文!"
交了兩貫六百文,王淵一行人進入九山郡城!
守備官招來一個士兵:"快,跟著那群富縣來的,看他們住哪里!"
守備兵誕著臉:"譚爺,這群什么人啊,誰打聽他們消息啊!"
"不該問的別問!"
呵斥走士兵,守備官詫異:"這群富縣人什么來頭怎么楊家、汪家兩大郡望,都在等他進城的消息!"
,請下載好閱
,請下載好閱
閱讀最新章節。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