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司馬家去干什么"
季懷安有些不解。
老侯爺沒有立刻回答他,而是看向地圖。
季懷安也跟著看過去,地圖上北方一大片區域都是平原,再往北是一些高地,大多都是崇山峻嶺。
這些崇山峻嶺之間,有一條十分醒目的邊境線,這里被稱之為犀門關。
大哥季武便鎮守在犀門關。
犀門關以北,便是氐夷。
"今日剛傳來消息,氐夷已經在調動大軍,意圖舉兵入侵我大齊……"
聽到老侯爺的話,季懷安又看了一下地圖,頓時明白了。
一旦氐夷大兵壓境,首當其沖的就是犀門關。
大哥季武率領的犀門關守軍,僅有五萬兵馬。
氐夷王原本就有十萬騎兵,這些年收復了十幾個部落,如今兵力恐怕已經超過了二十萬。
二十萬聽上去不多,但氐夷人作戰勇猛,加上大多都是騎兵,戰斗力極強。
若是氐夷人真的大舉入侵,僅憑犀門關的五萬守軍是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的……
所以必須要往邊境增派人手。
南方的兵馬被鹿門山的"天王軍"牽制住,兵力本身都有些不夠用,不可能抽調兵馬支援北方。
京都有十萬守軍,還有八萬禁軍,這些陛下是不會輕易調動的。
那么只能在北方的地盤上想辦法。
北方除了犀門關的五萬守軍外,還有五萬常備軍。
另外,各個城池的守軍加起來也有六七萬人。如果全部齊心協力,借助犀門關天險,足以將氐夷大軍擋在犀門關外。
不過北方這些兵馬很難調動,即便齊皇下令,也未必管用。
五萬常備軍還好說,但要要想調動各城的守軍,就很難了,因為這些守軍都不屬于大齊兵馬,而是北方士族門閥豢養的。
不吃皇糧,自然不會那么聽話。
至于說下令讓那些士族派兵,根本行不通,因為這些士族并非朝廷命官,也一樣不會聽齊皇的命令。
他們養的兵馬并非登記在冊的,可以用各種借口推諉。
總之,北方的兵馬很難調動,即便是那五萬常備軍,也有可能會消極怠工。
面對氐夷的虎狼之師,如果不能同心同力,很難抵擋。
齊皇調不動各城兵力,但有人可以,那就是司馬家。
司馬家是北方第一門閥,盤踞北方已經有數百年。
司馬家先祖曾是輔佐高祖的開國功臣,高祖皇帝封司馬家先祖為"北蟒王",世襲王位,鎮守北方。
當今司馬家家主司馬正業承襲王位,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異姓王。
司馬家在北方的威望極高,整個北方士族都以司馬家馬首是瞻,只有司馬家出面,才能號令整個北方士族聯手抵御外敵。
鎮守北方,抵御蠻夷,原本就是司馬家的職責。況且一旦氐夷攻破犀門關,首當其沖的便是北方,這是司馬家絕對不想看到的。
若是以前,即便齊皇不下令,司馬家也會率軍抵擋蠻夷入侵。
但現在,老侯爺對此沒有信心了。
自從高祖之后,司馬家與齊國皇室一直非常親近,司馬家先后出了三位皇后。
也許是因為"北蟒王"受到了太多的恩寵,司馬家難免有些飄,時常會傳出"陛下也要仰仗我們司馬家"之類的話。
最近幾代齊皇都在刻意削弱司馬家的權勢。
特別是當代齊皇,因為打壓得太狠,氣得老王爺將京都的人全部召回了北方,都不當官了,只留了一個最無能的兒子司馬策在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