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昌也沒有去,至于恒晨,梁側妃一早就囑咐過他,要他聽長安的話,長安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所以恒晨也擠到歲安身邊,跟他一起吃點心去了。柔淑看了歲安幾眼,瞇了瞇眼睛,吳嬤嬤早就跟他說過,長安他們庶子,跟她們這些嫡系不一樣的。如今她親哥哥親弟弟都出去了,這些庶子竟然一個都不跟著,真是一點都不知道尊敬。哼了一聲,柔淑跟著恒輝和恒瑋去了,至于柔欣和柔樂,一個跟著長安,一個跟著自家哥哥。恒昌看著柔淑氣呼呼的背影,挑了挑眉頭。嫡母妃只看重兩個嫡子,卻把嫡女交給心腹吳嬤嬤教養,可惜吳嬤嬤目光短淺,把柔淑也教導得目光短淺。長安也抬頭看了那邊一眼,轉頭繼續帶孩子。外面的煙花開始在天邊炸開,長安他們看了幾眼就沒有了興趣,恒齊他們是沒有出去的,過了一會兒湊了過來。"要不要打撲克牌"恒齊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長安。撲克牌也是伊靈萱搞出來的,很快就取代了骰子,骨牌,葉子牌,成為了達官貴人新的樂子。他們人不少,西個西個湊在一起,能湊五六桌,長安和恒昌恒霄對視一眼,三人就點頭同意了。外人不知道,但是他們這些當兒子的,只要不傻,多多少少還是能琢磨出一些靖王的行為舉止。他現在不爭不搶,對于恒齊他們,靖王也從來沒有下過命令,不讓他們跟著恒齊他們交往。其他人跟宸王府的人涇渭分明,一是為了自家父親,二是怕連累。靖王不怕,他還時常去看望被關禁閉的宸王,表現得特別兄友弟恭,所以,他們這些兒子,也得效仿。只有這樣才能讓皇上以為,靖王是真的尊敬兄長,沒有什么野心。外面皇孫們嘰嘰喳喳,放煙花好不熱鬧,屋子里也很熱絡,長安恒齊兩人在牌桌上繼續斗得你來我往。這里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皇上的耳中,皇上聽完之后站了起來,在安靜的大殿之中走來走去。"林德良,你覺得靖王如何"林德良笑著道:"靖王當然很好,不光靖王好,就連靖王府的皇孫也個個出色,特別是恒輝世子和恒宇皇孫。"皇上不發一,繼續沉默,半晌之后道:"的確不錯,恒輝善文,長安能武,不錯啊!"與恒輝和長安相比,宸王家的幾個孩子就有些不夠看了,恒齊倒是也不錯,只可惜比不上長安。恒琛倒是能與長安一較高低,不過瑞王性格太過偏激,比不上宸王和靖王。至于良王,皇上想都沒想過。"咳咳!咳!"皇上忽然咳嗽了起來,林德良連忙扶住皇上,皇上又咳了好一會兒,才揮手讓林德良起開。步履蹣跚地來到桌案前,桌案上面,有一道空白的圣旨,看了半天,皇上終于提起朱筆開始寫了起來。外面實在是冷,柔淑她們幾個女孩在外面玩了一會兒,就沒有太大的興趣繼續待在這里了。所以一起相伴回了內殿,一進門,柔淑就看到了長安和恒齊他們正在打牌,眼睛立刻就瞪了起來。現在誰不知道宸王府遭到了皇上的厭棄,長安他們竟然還敢和恒齊他們來往,不怕牽連靖王府嗎柔淑看了一會,轉身就去找了恒輝,把長安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告訴了恒輝。恒輝如今十二,過了年就算是十三了,而且他還在外院長大,自小就學了很多東西,教導上面靖王更是下了大功夫。聽到柔淑憤恨的聲音,恒輝的臉色越來越沉,到最后首接厲聲道:"柔淑,閉嘴。"柔淑都被嚇到了,看著恒輝:"大哥""我們與恒齊都是堂兄弟,前朝的紛爭,跟我們兄弟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件事情長安他們做得沒錯。柔淑,是你失了規矩禮數,這里是宮里,不是咱們靖王府,說話做事都要小心。"聽到大哥如此說自己,柔淑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很快就紅了眼眶,一臉的委屈。正好這個時候靖王和王妃一起過來接孩子去昭貴妃處,剛好就看到恒輝正在教訓柔淑。柔淑雙眼通紅,眼看著就要哭出來了。"怎么回事"靖王皺眉問。王妃也看到柔淑哭了,忍不住蹙眉,看著恒輝。柔淑撲進了王妃的懷里:"母妃,大哥訓斥柔淑,說柔淑失了禮數,大哥壞!他為了長安他們,罵柔淑。"靖王看了一眼長子,恒輝絕對不會隨意訓斥妹妹,如此這般,肯定是柔淑有錯在先。"別說了,先去母妃宮里。"靖王看了一眼王妃,王妃立刻給柔淑擦干了眼淚,溫聲細語的給她說了兩句話,哄著她不要哭了。恒輝說了一聲是,把恒瑋交給王妃,自己回內殿把恒昌長安他們叫回來,一起去了昭貴妃宮里。在宮里待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又陪著昭貴妃用了早膳,靖王才拖家帶口地回去。路上,靖王和恒輝坐在一輛馬車之中:"怎么回事"恒輝就把柔淑的事情說了,靖王心里有些怒氣,皇孫一般到了歲數都要住到前院去,由他親自教導。但是對于女兒,靖王一般都是交給她們生母自己帶的。柔淑是他的嫡女,靖王府嫡出的郡主,按理說也該好好教養,為底下的妹妹們做榜樣。可是王妃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只把心撲在恒瑋身上,對于柔淑的管教,竟然如此松懈,長此以往那還得了。想到這里,靖王立刻叫停了馬車,騎了一匹馬又回了皇宮。此時王妃的馬車上,聽完了來龍去脈的王妃,并沒有覺得柔淑錯在了哪里,她身為嫡女,又比長安他們大,管教一下庶弟,沒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是恒輝讓她有些看不透了,為什恒輝要向著長安他們,卻不向著自己的親妹妹王妃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邊乖巧的恒瑋,又看了一眼哭得傷心的柔淑,覺得恒輝離他們似乎是越來越遠了。看來得找時間找恒輝多說說話了,他與長安的關系再好,也不能越過自己的同胞弟弟。…有關于孩子的問題,我在這里說一下,教育不同教導出來的孩子也就不同。先說說話,我家老大三歲才會說長句,西歲說話還不清楚,老二一歲多就己經很會表達,能說長句了。長安,歲安,小小年紀就懂得很多,一是她們很聰明,二是有人教導,張昔年安嬤嬤都在教他們東西。明白了道理,自然懂得就多了,就跟朧月六歲就能幫熹娘娘說謊一樣,可能文里寫到孩子的確很聰慧,但是處于那個十五六歲就能結婚的時代。真的是從能吃飯的時候就會被教各種東西了,更何況還是皇上的孫子,只會比普通人學的更多,也就懂得更多。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