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可吃力?你跟得上?”云喬口吻,好似長輩關切。
姜少也有問有答,像個孝順懂禮的晚輩:“跟得上。我在家一直溫習,他們的功課比較簡單,我以前就學過。”
“那就好。”云喬道,“跟同學能處得來?”
“同學不多,我們班上一共二十一人,倒是都能相處得不錯。”姜少道。
姜燕羽頭一回聽她哥哥說這么多學校的事,而不是一句敷衍“別多問”,她聽得入神,還插話:“那女生多嗎?”
“六名女生。”姜少道。
“這么少?”
“算很多的。”姜少說,“我們是英文專業,女學生可能對這個感興趣。隔壁天天和我們一起上國文課的機械專業,十八個學生,全是男的。”
姜燕羽:“……”
云喬也說,自己在香港那邊念大學,整個班級三十七人,就五個女生。
女孩子讀大學是有的,但不多。
華夏民風開化尚且不夠,在燕城這樣的地方,也主張女子早嫁。
中學畢業嫁人,是最理想的。
上次七爺還讓云喬去念中學,也是這個意思。
姜燕羽吐吐舌頭:“念書怪累的,我反正是不想讀書。”
姜少則說:“這是社會原因,不怪你們。”
當前社會,能提供給女子工作的機會很稀少。哪怕有,學歷和學識也不怎么加分。也就是說,女人讀了書,用處也不大。
念書的確辛苦,若不是為了前途,誰愿意去吃這個苦?
“將來可能會好。”云喬說。
姜少想起前不久丟失的山東半島,心情低沉,不再接話。
將來,真的會好嗎?
會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國土都歸自己嗎?會有繁華的經濟,每個人學以致用,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嗎?
將來……這國、這民,還有沒有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