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珠聯璧合
梁國明來衡視察霞山工業園工作,作為友好城市的市長,梁國明一來,就表示這次給衡岳市帶來了一個新機遇。
中午,衡岳市政府在林蔭假日酒店為他舉行了接風宴。市長英朝暉在宴會上對霞山市表示了熱情的歡迎。許一山被邀請參加了宴會。
霞山工業園是衡岳市大大小小幾個工業園中的特例。整個工業園似乎都與地方沒有過多的交集。工業園完全獨立自主。
建園伊始,許一山并沒表現出多大的熱情。他深知,梁國明在衡岳市建設工業園的目的,就是將在霞山逐步要淘汰的產業轉移過來。
霞山不管怎么說,既是沿海城市,又是工業相對發達的地區。由于當年政策的原因,霞山在經濟體制的道路要比內地城市衡岳市走得快,走得遠。
霞山剛發展時,也如現在內地地區一樣,并沒有太長遠的規劃。當時只要愿意來霞山投資的,不管未來發展的前景如何,霞山都會敞開懷抱迎接。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產業的升級與調整。過去一些產業就遠遠不能與現在發展需要相匹配。必要的時候,只能忍痛將技術落后,產業前景灰暗,對環境有一定污染的企業掃地出門。
梁國明赴霞山任職,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調整產業環境。在霞山市基本已經達成統一意見,不考慮這些即將被淘汰企業感受,限期搬離的決定出臺后,梁國明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想法。
當時,被淘汰企業與霞山市政府的矛盾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企業方認為,他們都是為霞山建設付出過代價,為霞山發展做出過貢獻的人,霞山不能卸磨殺驢,逼他們無路可走。
矛盾激發,不可調和。梁國明空降霞山,拿出來的第一個方案,就是產業轉移方案。
梁國明建議,凡是被列入必須搬離名單的企業,都能參加產業轉移計劃。
他將企業方的代表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場面非常的會。在會上,梁國明許諾,霞山市不會拋棄任何一家曾為霞山做過貢獻的企業。但前提是,企業方要無條件配合政府的安排。
梁國明的方案并不新鮮。這在粵省已經試用過。他的方案唯一不同之處,就是產業轉移不再是一盤散沙,也不需要企業自找出路。而是由霞山市政府出資,為淘汰企業在身外建設工業園區。
這樣,就讓企業節省了天價的轉移費用。至少,他們不必為生產場地發愁。
說白了,就是霞山市沿襲過去模式,全資建設工業園。企業只需按需承租工業園的產房即可。
這一項舉措,當即得到了企業方的熱烈歡迎。大家紛紛表示愿意服從政府安排。
梁國明在這時候又提出一個新的條件,那就是即使企業搬離了霞山,企業的核心還是得留在霞山。也就是說,企業不能因為搬離了霞山而改變企業注冊地。搬離企業的工商法人體系,依舊得留在霞山。
這個條件的背景,其實就是企業經營所產生的利稅,依舊落在霞山的口袋里。
梁國明的方案也取得了霞山市的大力支持。相對于調和尖銳的矛盾,掏錢給企業找個新窩,還能繼續保證財稅不外流,這幾乎就是一石二鳥的絕佳設計。
掏錢給企業建工業園,這對財大氣粗的霞山這樣的地區,根本就不是一件需要考慮過多的事。
霞山工業園最終選在衡岳市落地,與梁國明還是有著直接關系的。梁國明在衡岳的長寧縣委書記的位子上坐過。他對衡岳市還是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