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2章中原客人
胡進的動靜比梁國明大得多。
如果說梁國明還保持著低調與內斂,采取的是“請進來”的辦法。那么,胡進走的就是一條大開大合,“走出去”的策略。
但是,兩人的終極目的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圍繞著意識形態的紅色主題在作文章。
梁國明主打紅色基地,號召全民唱紅色歌曲。胡進將“五個中原”拋在一邊,下力氣打造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樣板戲。
胡進這“走出去”的策略,等于是將別人都捆綁在他的戰車上。畢竟,誰會拒絕他拿著錢來你家唱歌演戲給你看呢?
更何況,胡進這幾年的仕途表現,讓他有呼之欲出的意思。
或許是山城的梁國明讓胡進有所觸動了。原本一心撲在形象建設上的胡進,突然調轉了車頭,與梁國明駛上了同一條快車道。
胡進對經濟建設這一塊并不在行,主政衡岳的時候,就能管中窺豹。
他用一年的時間花了衡岳未來二十年的錢,這讓接任他的許一山一度陷入水深火熱當中。在胡進的意識里,他不考慮持續與未來。他需要的是恢宏的城市建筑群,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老百姓的交口贊譽。至于錢從哪來,錢花掉之后怎么辦,他似乎從來不去思考。
中原省的“五個中原”計劃,是胡進主導出爐的產物。如果從計劃的表面上,未來的中原將是人人羨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然而,現實與理想盡管只有一步之遙,但要想實現理想,卻是比登天還難的事。
胡進將“走出去”的第一站放在中部省,自然有他的深意。
中部省一直被視為紅色搖籃,在這里誕生過曾經改變世界格局的偉人。胡進深知華夏老百姓對偉人的感情。他將首發地選在中部省,寓意不謂不深遠。
許一山在與陸書記交流過思想之后,他明顯感覺到陸書記的無奈。
胡進的要求,陸書記似乎找不到可以婉拒的理由。但是陸書記又不愿直接介入,于是,許一山就成了最佳人選。
岳州大火過去剛一個星期,中原省便來人接洽演出事宜。
文藝演出在二十年前已經全面商業化了,政府除了在節目審查方面介入外,對文藝演出再沒有任何要求,更不會主動引導和積極介入。
中原省以官方名義聯系演出事宜,確實讓人生出一種尷尬的心理。
許一山在省委的辦公室接見了中原省的人。
胡進似乎是為了表示對演出的重視,他派來接洽的人物身份還真不一般。
一位副省長領隊,中原省文化廳廳長、省精神文明辦主任親自出場,協同演出公司一道到訪中部省。
會談一開始,對方就拋出來一個難以抗拒的理由,弘揚紅色文化,打造精神文明典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使命。辭之間,似乎誰抗拒他們的演出,誰就在與紅色道路背道而馳。
這是一頂巨大的帽子,沒有一個人能承受得起。
許一山客氣表示道:“各位領導,我們陸書記已經有指示,要求我們盡全部力量配合中原省在中部的演出。我本人負責全部具體事項,如果你們有什么要求的,我們都可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