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9章被隱瞞的礦難
許一山用心良苦,假借看望妹妹之名,與妹夫聶波促膝長談。
聶波自從上次被紀委找過之后,整個人似乎變得小心翼翼,失去了過去那股沖勁。許一山敏銳地感覺到了,聶波有往下滑的危險,必須給他警示,促使他懸崖勒馬。
許一山當然理解聶波之難。就如聶波自己說的那樣,一個人不管有多么干凈,只要跌進墨桶里,再難保證凈身而退。
陳州地處中部省邊遠地區,常常有山高皇帝遠的意思。在陳州為官,沒有一個不發財的。
許一山老同學程子華就是在陳州落馬的。程子華本來是組織重點培養的年輕干部,他在陳州的政績確實可圈可點。
比如陳州的物流中心,就是程子華一手創辦起來的。如今成了整個中部地區的物流樞紐。程子華原來計劃將陳州打造成為國際物流空港,遺憾的是他壯志未酬。
程子華在任時,就與地方上的富商勾連在一起。他當時被認為是陳州最年輕、最有魄力,也最有前途的年輕官員。
程子華的落馬,揭開了陳州礦產資源的黑幕。當時因為他而被牽連的陳州官員和商人,不下三位數。
省委下大力氣整治陳州環境,毫不手軟懲治了那么多人。可是在貪欲的驅使下,陳州官場還是出現了前赴后繼的現象。
聶波單槍匹馬,憑一己之力,又豈能扭轉這種局面。
許一山的心是痛的。他不能眼睜睜看著聶波墜入萬丈深淵。他太知道了,人的貪欲是毫無止境的。只要伸一次手,便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貪欲之心。
正如許一山所料,徐濤給聶波送過一筆大錢。
徐濤送錢,是因為他的礦前不久發生過一次礦難。根據有關規定,礦難傷亡人數是有明確規定的。一次傷亡多少,決定呈報的等級。
陳州礦難發生時,許一山還是中部省委常委。當時市委書記聞化和市長都親自去了省里匯報情況。給出的數字是死亡三人。
許一山看著垂頭喪氣的聶波問道:“礦難究竟傷亡了多少人?”
聶波沉痛道:“二十八個。”
“二十八個?”許一山大吃了一驚。死了這么多人,必須上報到燕京。而且必須追究責任。
“是誰決定瞞報的?”許一山嚴肅地問他。
“我。”聶波低聲說道:“哥,這里面事出有因啊。”
許一山憤怒道:“這種事你都敢瞞報?難道你不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嗎?你知道瞞報會有多嚴重的后果嗎?”
“我知道。”聶波低聲說道:“但是我沒辦法啊。礦工傷亡,這已經是血淋淋的事實了。牽連越多的人,對賠償越不利。哥,你應該知道,每一位礦工,他們都是家里的頂梁柱。頂梁柱倒了,這個家就會散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死難者家屬得到更多賠償,以彌補他們痛失親人的悲傷。”
“你以為錢能買來家屬的諒解?”
“是。”聶波抬起頭說道:“如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的賠償標準,28個死難者,最多的能賠到八十萬,最少的才五十萬。但是,徐濤承諾,只要將死者人數減少到三人,他愿意給每一位死難者賠償200萬元。”
聶波說,當時在處理礦難的時候,陳州市委常委在人數的確認上爭議很大。以聶波為首的幾位常委表示如實呈報。但是,其他常委在會上提出,如果追究太深,可能會影響到最后的賠償結果。這對死者家屬不利。
聞化書記也表示,就算將老板徐濤拉出去斃了,也改變不了事實的結果。爭取更多賠償,至少能讓死者家屬在經濟上得到慰藉。